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科创板迎来巨无霸中芯国际 “硬科技”借风扬帆

    发布时间: 2020-07-15 23:06首页:主页 > 要闻 > 阅读( 721 )

      原标题:科创板迎来巨无霸中芯国际,“硬科技”借风扬帆

      在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周年之际,7月16日,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正式“登科”。

      作为A股近10年来募资体量最大的IPO,中芯国际将毫无悬念地成为科创板的“巨无霸”,也将成为首家同时实现“A+H”的科创红筹企业。

      按中芯国际发行价格27.46元/股计算,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募资净额为456.52亿元;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募集资金净额为525.03亿元。该规模在A股IPO历史融资额中可排至第5位,位居建设银行之后、中国建筑之前。

      中芯国际的上市,让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了科创板速度,从IPO申请获受理到上市交易仅用了46天的时间。有业内人士称,当前中芯国际晶圆代工位居全球第四位,代表中国大陆最先进水平,登陆科创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作为国产芯片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与境内资本市场快速对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中芯国际本身。这展现了注册制下,科创板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推动力。”一位资深投行人士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高科技企业到科创板挂牌上市,将提升科创板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在科创板开市即将满周岁之际,中芯国际的到来,将为科创板增光、添色;同时,科创板的包容性,也将让更多的创新企业获得IPO机会,有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中芯国际“登科”效应

      6月1日提交首发申请并获受理,6月4日进入问询环节,6月19日首发过会,6月22日提交注册,6月30日注册生效,中芯国际创造了科创板多项最快纪录。

      “中芯国际此前已在境外成熟市场上市,具有16年公众公司的天然属性,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市场检验。其浓厚的科创成色和战略地位,也成为中芯国际得以提速上市的先决条件。”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分析称。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4月,2004年3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实现上市;2019年5月,宣布将美国存托凭证从纽交所退市,转向场外交易市场柜台交易;2020年5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将于科创板IPO,成功登陆后将成为首家同时实现“A+H”的科创红筹企业。

      根据招股说明书,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具有重资产属性的中芯国际,此次采用PB(市净率)估值方法,最终确定发行价格为27.46元/股。截至2019年底,中芯国际净资产为435.73亿元,发行前市净率3.44倍,“绿鞋”(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发行后对应的市净率为2.20倍,绿鞋全额行使后发行后对应的市净率为2.11倍。

      “中芯国际为晶圆制造企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前期投入巨大的特点,公司重资产属性明显,因此选择PB方法可以更好反映中芯国际的估值水平。”上述资深投行人士称, 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开启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价值重估的大门。

      他同时称,在资本支持下,中芯国际所代表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有望实现产能规模释放,获得高速发展。

      对中芯国际而言,一旦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就将拥有更多奋起直追国际同行的资本;另一方面,在科创板已经上市的多家企业当中,不少是中芯国际上下游企业,这些上下游企业的某些高管也曾经在中芯国际任职。

      国信证券近日发布研报观点称,随着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将大幅提升公司融资能力,为未来高资本投入提供良好基础。

      “公司科创板上市后发行市值约2259亿元,我们预计中芯国际短期目标市值可达4363亿元~4821亿元。从远期来看,国内芯片替代空间较大,公司作为国内龙头代工,随着公司竞争实力提升,未来市占率具备较强的提升空间。根据估算,我们预计公司长期营收目标有望达到1630亿元~2730亿元,若按目前全球晶圆代工厂PS平均估值4.88 倍测算,预估公司长期市值可达8000亿元~10000亿元。”国信证券预测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示称,要注意中芯国际产业进展不及预期、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国产化进程低于预期、企业自身管理经营风险可能导致业绩不及预期等风险。

      科创板的制度红利

      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定位“硬科技”,在上市条件上更具包容性,让更多的高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这些上市企业在享受制度红利的同时,也可以更加专注于创新与发展。

      截至7月15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126家,总市值为2.55万亿元,累计募集资金1439.23亿元。

      科创板不仅支持有一定营业收入规模但未盈利的企业上市,还允许存在投票权差异、红筹企业等特殊企业上市,股票发行试点注册制。

      今年1月20日,优刻得在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拥有同股不同权结构的企业。“我们(优刻得)过会的时候,很多朋友跟我打电话说,‘你们同股不同权上市了,我们就敢申报IPO了’,因为他们也一直想做AB股,但是之前一直没有这个案例。现在让广大的创业者看到中国也有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了。”优刻得-W(688158.S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季昕华分享感触称。

      对于上市给优刻得带来的变化,季昕华称,有三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一,上市带来了较多的资金储备,“上市后融到一大笔资金,可以更好地发展业务”;第二,上市给公司带来了品牌知名度,“比如上市前有些客户会担心我们公司不够大,不知道是不是靠谱,如果没有上市就不敢用我们的云服务,上完市之后,客户的这一顾虑消失了”;第三,上市之后,公司可以做更多的股权激励,让员工和公司能够有长期的利益共享,能够让员工更好地为公司产生价值。

      泽璟制药(688266.SH)则是首家以第五套标准在科创板上市的未盈利企业,打破了A股市场适用多年的新股发行“盈利门槛”体系。

      泽璟制药董事长盛泽林表示,通过上市,泽璟制药在较短时间内募集到了研发和商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公司上市也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和知名度,公司向公众所展示的营运能力、研发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管线,对于公司的人才招募、产品销售的品牌效应和资源整合都较为有利,公司的IPO加速了公司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市条件更具包容性外,科创板的其他制度也向着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方向落地并不断改进完善。近一年的时间,并购重组、再融资、减持等配套制度陆续推出,并有一定的创新,做市商制度、单次“T+0”交易也在交易所官方表态里被提出讨论。

      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助力。作为科创板首单进行并购重组的华兴源创(688001.SH),该公司高管表示,通过并购可以快速介入到穿戴领域,给公司带来核心的外在助力。

      心脉医疗(688016.SH)总经理苗铮华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上市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公众形象,也可以有更多的激励手段,不仅有助于提升客户对公司的关注度,也有利于吸引到更优秀、更高端的人才。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6月18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推出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7-15/doc-iivhvpwx5601531.s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