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吴亦凡事件不能只吃瓜 资本也要擦亮眼睛

    发布时间: 2021-07-20 23:20首页:主页 > 头条 > 阅读( 451 )

      原标题:吴亦凡事件不能只吃瓜 法律要出手资本也要擦亮眼睛

      每经评论员 彭斐

      近日,娱乐界明星吴亦凡与19岁少女都美竹的“世纪决战”,刷爆社交网络。

      直到7月18日中午,事件开始升级。都美竹在采访中指称吴亦凡涉嫌与未成年女性发生性关系。随后,吴亦凡工作室也进行了回应,用多个“没有”,否认了所有指控,并表示已启动法律追责程序并完成报案工作。

      因文章中透露出的“迷奸”“未成年人”等字眼,以及涉及到的“受害女生”至少有8人,让这起事件也从单纯的明星私人情感问题,上升为公共舆论事件。

      在笔者看来,一个开放包容的舆论场,容得下各种爆料和诉求,但是决不能揉进明明涉及法律问题和公共利益,却又不明不白的硌人沙子。

      既然当事双方在事实认定上针锋相对,也都表达了寻求司法介入的意愿,此事又关乎未成年人权益问题,理当进入法律程序解决。如果这些涉及违法犯罪的爆料是真的,这就可能是刑事案件,而不仅仅是娱乐事件。如果这些爆料全是捏造和诬陷,那么同样构成对吴亦凡的严重侵权,也是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

      不论真相如何,该事件已对吴亦凡商业价值造成严重冲击。随着舆情愈演愈烈,或许是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与吴亦凡有着合作关系的品牌方们相继发声,宣布与吴亦凡终止合作。

      吴亦凡的内地商务合作已全部解约。7月20日午间,兰蔻官方发微博称兰蔻与吴亦凡的合约已于2021年6月到期,所有相关宣传均已终止。之后,欧莱雅男士也宣称已终止与吴亦凡先生的一切合作。至此,吴亦凡总共15个代言,14个终止合作,1个暂停合作。

      此外,央视新闻的官微今年5月曾为吴亦凡新歌做宣传,目前已删除微博。

      作为“顶流”明星,吴亦凡堪称“奢侈品宠儿”,其商业价值不菲,其收入也令人咋舌。

      2017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显示,当年吴亦凡的年收入达1.5亿元,排在榜单的第十位。2020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吴亦凡排名升至榜单第八位,不过2020年的榜单并没有透露名人的收入情况。

      年收入1.5亿元,是个什么概念?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5亿元的有1586家,而未超过的则有1837家。另外,到了2020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5亿元的也只有1907家,还有222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低于1.5亿元。

      然而,对于品牌来说,明星代言模式同样是把“双刃剑”,而此前明星代言“翻车”事件不在少数。2021年1月18日,郑爽相关舆论引爆网络,其代言品牌Prada股价跳水,次日开盘跌至43.9港元,下跌近5%。

      有业内分析认为,代言人的信誉情况与品牌价值观相关联,明星的风波可能给这些消费者对品牌形成非理性“连坐”式惩罚,实际上两者之间就是单纯的利益联结。

      在目标群体多为年轻人的快消品行业,明星代言模式似乎是促进消费的“财富密码”。据新消费Daily统计,在2021年第一、二季度共有41个新消费品牌与33位明星艺人开展代言合作。

      近年来,明星代言屡屡“翻车”,在带给品牌效益与知名度的同时,品牌的社会声誉也受到合作明星话题舆论的影响和波及。

      在笔者看来,企业在选择明星代言时,资本有必要擦亮双眼。

      首先,选不选择明星,品牌本身也要再三衡量自身的定位,如果自身是靠品质来赢得消费者,有没有明星都不重要。

      其次,在消费环境快速改变的时代,KOL带货、社交媒体引流、直播促销、渠道推广等玩法众多,传统明星代言已未必是最好的营销方式。当然,在互联网电商浪潮中,如果思维转变得不够快,营销效果落后的速度会更明显。

      对于已经选择或者即将选择明星代言的品牌来说,应做好对明星从人品到对应市场的调研,尽可能降低明星“翻车”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对于明星工作室来说,对任何明星都要加强约束,当其私下行为有推翻外表人设的巨大风险时,需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