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7日,在小米年会上,雷军立了一个“Flag”:要在10个季度内,国内市场重回第一。
而这个“Flag”并不是雷军随意立下的。
在2017年手机市场上,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普遍下滑,中国市场也不例外。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不难看到,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超过14%,仅有1.13亿部。
(图片来源于Canalys)
而在2017年第四季度,各家手机企业纷纷遭遇滑铁卢:
苹果出货量同比减少100万部;
三星减少340万部;
华为减少440万部;
OPPO减少420万部。
唯独小米,在第四季度实现逆增长——小米第四季度出货2810万部,相比2016年同期的1430万部,增速96.9%!
(图片来源于IDC)
作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在IDC发布数据的当天,喜滋滋的发布了一条微博:
(图片来源于雷军微博截图)
第四季的逆增长中,让雷军在2018年2月7日的年会上,问小米员工一个问题:“有没有决心10个季度内重回中国第一?”
员工纷纷高喊“有”!
然而,随着时间的迈进,雷军的“10个季度重返中国第一”,只剩下不到半个月时间,对于现在的雷军而言,“第一”,已经成为无法触摸的目标!
小米的10个季度,友商在做啥?
在雷军立下“Flag”的时候,他永远想不到,事情并未像他所想的发展——除了三星、苹果等手机产业巨头外,华为手机产业也随之崛起。
苹果、三星和华为在手机产业不断压制小米,对于小米而言,可以说是面临着三座大山,而在小米之后,OV两厂更是穷追不舍。
而在2018年,三星和华为更是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概念,小米在这一环境下,似乎有点手足无措——对于小米来说,虽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但具备众多“黑科技”的产品并未推向市场,而是以概念机的方式展示。
1、三星:数量与黑科技全力出击
三星自从在中国遇到“电池门”事件后,其在国内的销售量急剧下降,虽然其在外观、硬件参数和系统方面均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其对中国的态度直接让它在国内手机市场走向了“其他”这一类别。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丧失了中国市场,三星手机业务端在海外依然混的风生水起。
在2018年智能手机销售排行方面,其更是以2.9亿部的销售量排行第一,占据20.8%的市场份额,而此时的苹果手机销售量仅2亿部;而在2019年,三星更是以2.9亿部手机出货量排行第一,市场份额虽有一定下跌,但依然占据了全球20%的市场。
不得不说,三星手机在海外用户心中依然有绝对的地位。而三星并未因为受众多而放缓对手机业务的研发。
于此同时,三星借助自己与高通良好的合作关系,及自身在其他手机配件上的突破,其在2018-2019年期间发布的一系列手机均采用了最新高通处理器,在性能得到保证后,曲面屏、全面屏、挖孔屏、折叠屏等手机不断推出。
除此之外,三星在硬件方面更是毫不吝啬,亿级摄像机、骁龙865等设备纷纷上线,基于5G网络的手机更是标配。
据不完全统计,三星手机业务端在近两年发布十余款手机,全面布局摄像、商务等市场。
2、华为:三大板块与生态链全面压制
与其他友商不同的是,华为在手机方面采用的是全面布局——从低端到高端手机均有涉及,同时其芯片全部采用海思所研发的麒麟芯片。
与此同时,华为基于自己强大的生产链和技术等优势,在手机价格销售方面更是能全面碾压其他友商——同性能手机价格与友商相差不大,甚至更低。
但华为并未把目标着重于国内,而是直接对标三星和苹果——在售价方面,华为Mate及P系列手机主打高端手机市场,平均售价基本在6-7K,目标直指三星和苹果。
而荣耀系列则成为狙击国内手机市场——采用相对低配的硬件,并基于可控的生产成本等特点,让荣耀手机极具性价比。而Nova系列更是针对学生等年轻人市场。
除此之外,华为以手机为中心,不断拓展其他智能终端产品,从耳机到VR眼镜等,全面布局智能硬件生态链。
但不可忽视的是,华为在生态链方面依然坚持以手机为核心——如果要使用华为设备100%的功能,必须使用华为手机。
通过这一方式,华为通过产品与产品之间互联互通,和对智能硬件过硬的质量,让众多用户在多次考虑后选择进入华为生态中。
在这一打法下,华为在2018年手机出货量为2.06亿台,市场份额为14.7%,年同比增长33.6%;而在2019年,华为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6.8%,达到2.4亿部,成为2019年全球出货量第二的手机厂商。
据最新消息显示,华为终端相关负责人7月17日在华为云互联网峰会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华为5G手机中国市场份额已达63%,全球5G手机出货量份额达40%,领先三星,位列全球市场第一。
众多问题下的小米
对于小米近9个季度的表现,基本可以用平稳上升来形容:
(图片来源于OFweek维科网,数据整理于网络)
从小米的市场份额中不难看出,其从2017年开始一路增长,但在2018年、2019年的第四季度均会有小幅度下降。
在众多友商共同发力的时候,小米也在发力,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小米采取的模式是“手机+IoT”的发展模式。
小米作为物联网领域的早期推动者,其CEO雷军在2013年年中开始关注消费物联网领域,组建了一支由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以寻找并投资于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小米一直采用“投资+孵化”模式和大多数生态链公司合作。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已投资了300多家公司,涉及2,000多种产品SKU。
而据小米2019年财报显示,其旗下物联网和生活用品行业同比增长41.7%,达到621亿元人民币,占小米总收入的30%以上。小米物联网平台上的已连接物联网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在2019年达到2.348亿。
而在手机方面,小米并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与其他友商相比,小米虽然发布了一系列手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突破,依然被网友称为“手机组装厂”,特别是在最重要的芯片中,小米依然得看高通脸色。
与此同时,2019年1月,小米旗下品牌红米独立运营,全力对标华为荣耀系列。而在2019年6月,小米正式推出小米CC系列手机,定位是年轻人的潮流手机,对标华为Nova系列手机。
在看似完美的布局下,小米手机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相比最大、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华为,小米在诸多方面都无法与其对抗——华为基于自己的资金及产能,可以与其他合作伙伴达成定制化的生产,并实现质的飞跃。
除此之外,小米还遇到了以下问题:
1、品质问题
虽然小米邀请了众多ODM企业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但其品质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用户在使用中,会比友商有较大概率出现信号断流、死机、耗电量增加等问题;
2、公关问题
与华为不同,小米在公关方面并未严加管理,特别是对于高层对外发声方面,打“擦边球”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小米整体口碑;同时,在部分横向对比中,常出现“田忌赛马”般的比较;
3、低价策略
由于长久采用低价策略,导致众多用户对于小米的认知主要是“低价”、“备用品”等,对于小米并没有太多的忠实度;
4、生态独立发展
与华为相比,小米生态链企业纷纷成立自己的品牌,并实现独立发展,这一方式虽然可以加快生态链企业的发展,但对于小米手机的销售量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助推作用——智能终端设备均可实现100%独立运行,小米反而显得不再重要;
5、过度消费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而言,小米高管的话语往往是小米发展的指向标,但由于部分小米高层“出尔反尔”,导致消费者出现对小米品牌的不信任等问题(如K30价格问题)。
除此之外,小米还有众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小米,无缘第一
虽然雷军立下了这个“Flag”,但这已经无法实现。
在众多企业纷纷布局5G市场时,小米5G市场仅占8.25%,而华为已经实现64%的份额,远超小米,对于小米而言,华为已经成为无法越过的“大山”。
同时,随着iPhone12应用高通5G基带后,小米的份额或将进一步下跌。
虽然部分人认为小米的错主要是在于“all in 5G”,但对于小米而言,全力发展5G固然重要,但仍需了解用户的对小米品牌的认知和态度,同时依然还需继续多机型供应——三星将推出低端5G手机,填补自己在低端手机市场的空白;而苹果也在2020年发布了iPhone SE,以极低的价格让更多人选择iPhone生态。
可以说,在2020年,小米因为战略失策,以及转型阵痛期,再一次跌回谷底。
虽然雷军的“Flag”无法实现,但红米卢伟冰在3月份立下了另一个“Flag”:“2020年Redmi要完成对荣耀品牌的全面超越。”
(图片来源于红米新品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