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何敬东
进入7月份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大,人们的情绪也随之剧烈起伏。当股市连日上涨,股指气贯长虹,一时间市场人气沸腾,各路自媒体的牛市论纷纷出笼,并给出各种理由,为市场火上浇油;而一出现连续下跌,就有人立马泄气,散布悲观情绪,似乎熊迹已现。事实上这两种论调都是不够科学和理性的。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A股市场无论从制度建设层面还是市场体量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经过这两年的深化改革,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等措施的推出,对鼓励创新型、成长型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一些公司走出了行业周期性的低谷,经营业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另外,在全球疫情依然严竣的形势下,中国的全面复工复产是一抹不可多得的亮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前A股的一轮上涨的确有其现实的逻辑与基础,对A股的未来发展一定要抱有充足的信心。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A股市场与之前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首先是经过大规模的扩容,A股上市公司数量上有了巨大的增长,目前深沪两个市场已经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各家公司的业绩水平、发展潜力、治理能力上千差万别,根本不可能再出现之前5·19行情时期那种不分青红皂白,行情一来,鸡犬升天,是只股票都能涨的普涨型牛市行情。事实上这几年的行情演绎已经充分体现出了分化的特点,即便是在所谓的熊市期间也一样有不少公司因为其基本面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导致的股价大涨现象。其次,监管机构对非法操纵市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措施不断完善,从客观上也预防了混水摸鱼、泥沙俱下的情况。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仍不乐观,各国之间的人员物资往来还有诸多的限制,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依然巨大。我国经济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相对较高,疫情的蔓延极不利于经济的整体复苏,相关的出口型上市企业的日子依然偏紧。中美之间摩擦不断,国际上各种干扰因素依然存在,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少的困难与障碍。这些都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所以切不可被市场的狂热情绪所裹胁而轻言牛市。
近些年来,由于资讯传播手段的升级和量化交易的普及,使得跟风效应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一则传言或者一个乌龙指都可能导致股市的暴涨暴跌,这在各国的证券市场都不鲜见,短时间的指数暴跌并不代表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7月16日A股指数暴跌当天,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炉,3.2%的同比增长率在依然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下的全球各经济体中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当然不可能与这个事实背道而驰,所以A股市场步入熊途的说法没有依据。
虽然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但只要保持足够的信心与理性,就一定可以化危为机。上半年疫情蔓延伊始,生产口罩与呼吸机的相关企业及时扩大产能,其股价便扶摇直上。上市公司在行情波动期间不必对市值做过多的关注,而应该保持定力,抓住机会,未雨绸缪,加快技术更新与产业升级,为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自然会为股市的长期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投资者,应该及早跳出牛熊思维,摒弃不切实际的一夜暴富心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不随意跟风炒作。而要专注于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结合全球及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从产业的行业性周期着手,挖掘出那些基本面扎实、技术储备充足、市场前景良好、公司治理成熟、专注于主业发展的优秀企业,与其共同成长,共同分享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