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A股大跌,成交额异常放大,两市成交达11811亿元。上证综指收盘下跌2.26%至3186.27点,深综指跌2.92%至2138.17点;创业板综指跌2.84%,科创50指数跌0.48%。科创板跌幅较小,原因是科创板几个权重股碰巧走得较强,如中微公司、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
从盘面看,军工股表现强劲。农业、科技股表现也比较强。绝大多数板块与个股下跌,钛白粉、大基建、教育等跌幅相对较大。A股大跌原因显然是众所周知的,且该原因同样造成亚太其他市场下跌。
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消息,投资者做出些避险举动也可理解,只是笔者觉得若反应过度便没啥必要了。投资者参与股市总归会遇到“这事那事”,始终风平浪静是不可能的,所以既已参与股市,那当然就得有些思想准备,最好得修炼出些许“淡定”心态。
通常投资者越成熟,情绪就越不宜波动。虽然周二市场气氛有些紧张,且大盘的成交额也显著放出,但北向资金仅净卖出23.11亿元。笔者相信北上资金会相对成熟些,至少会比A股许多小散成熟。
央行也展现出某种程度的“淡定”。央行周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2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由于周二当天有5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30亿元。
今日A股走势可能仍有些震荡余波,投资者可暂时观望,可万一再遇上个股的非理性杀跌,那么仓轻者或许可考虑就低进货。投资者如果担心这两天的所谓利空,以为持股会有风险,笔者觉得这样的理解不能算错,但多少是有些偏差的——由广义来说,股票与现金全都属于“筹码”。投资者如果有理由认为这个筹码有风险,那何来的理由认为那个筹码就没风险呢?难道这两种筹码不是在同一船上?
A股市场捱过这波震荡后,一般就会淡忘这两天的所谓利空,市场大概率还会延续之前的节奏运行,即横盘整理格局。投资者本周关心一下局势理所当然,但之后仍应将注意力放在上市公司业绩前景上,就本月来说,先得盯着中报。
就多数投资者来说,一般会持有位置相对较低个股,比如一些受防疫工作压制较大的消费类股。这类股可能看不出有明显的上行动能,但因其位置较低,持有这类股应比较安全。
在多数情况下,当投资者真能精准地看到某类个股有明显上涨理由时,股价往往早升过一大截了,所以投资者不宜事事都追求并不太现实的精确性,有时也得容忍些模糊性。
市场中走得较强的是汽车、芯片、新能源等品种。这类公司基本面的确不错,缺点可能只是“相对位置不低”,投资者若能时时动态评估其盈利与股价的匹配度,且相信自己也有这种评估能力,那么自然也可适度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