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年中经济观察|贵州:以城市更新促消费更“新”

    发布时间: 2025-08-02 16:01首页:主页 > 财经 > 阅读( 1 )

    近日,游客在手工银饰摊前试戴耳环,“叮铃”轻响中,混着不远处酒吧传来的弹唱和烙锅摊铁铲碰撞的“铿锵”声……

    夜幕下的贵阳青云市集,各种声音交织叠加,翻腾起满街的烟火气,7月以来,这里日均流量6.7万人次。

    夜幕下的贵阳青云市集,人头攒动。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老旧的针织厂厂房与嘈杂的青云路夜市,一场城市更新行动改变了一切。

    2020年,青云路夜市响应政策“退街入室”,在保留烟火气息、历史记忆等的基础上启动青云路步行街改造工作。

    夜幕下的贵阳青云市集,人头攒动。

    这场改造,不仅改出了贵阳首个潮流文化园区,更激活了城市的消费新动能。今年前7月,青云路步行街(含青云市集)总销售额4.3亿元,总客流量1064万人次。

    7月中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要求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要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夜幕下的贵阳青云市集,人头攒动。

    高质量城市更新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为提振消费创造舒适环境,青云市集的蜕变,是贵州以城市更新促消费更“新”的生动写照。

    空间更新 打造消费新场景

    城市更新的“脚步”,同样让贵阳新印1950重焕光彩。

    巨大的油印机、泛黄的印刷模板、老式的切书机……走进新印1950,工业遗存元素随处可见。去年5月正式营业后,这里迅速成为贵阳文化旅游和休闲消费新地标。

    新印1950项目布局1个4D体验文化中心、2座特色展馆、3大主题空间,在历史印记、工业遗存中融入新功能、新空间、新环境。开业以来,最高日客流量达12.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约3.5万人次,累计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

    新印1950

    “在商业开发方面,引入100余个品牌,形成综合商业区,涵盖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和日常消费等业态。”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云岩区新华印刷厂危旧厂房提升改造项目入选既有建筑改造类典型案例,也是贵州首次入选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新印1950

    空间更新,在新生叶脉与古老纹样交织碰撞中,鲜活的消费场景应运而生。

    “城市更新通过空间重构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便利性、激发消费意愿。”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MEM中心主任张舟说。

    新印1950

    张舟认为,城市更新,通过政策机制、业态重构与文化赋能,将老旧空间转化为内需增长新引擎,形成“空间再造—消费升级—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功能出新 释放消费新潜力

    下午4点,王柏杨牵着外孙的手走向社区“四点半课堂”,古筝班的孩子正等着和老师一起拨弄琴弦。

    同一时刻,社区另一端的日间照料中心飘出排骨汤香,65岁的陈大爷边吃边和邻座闲聊。

    马槽社区“四点半课堂”

    这幅“老幼共绘”的温馨画面,正是安顺市西秀区马槽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鲜活注脚。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安顺市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我们以关爱‘一老一小’为重点开展服务。主动联系辖区15家教育机构,开设假期‘四点半课堂’系列活动,为社区学生提供书法绘画、古筝、街舞、作业辅导等公益课程。同时,开设日间照料养老中心,引进家政、餐饮企业等为辖区有需求的老年人服务。”马槽社区社会事务部部长廖飞飞说。

    马槽社区“四点半课堂”

    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托起民生温度,更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新引擎,马槽社区“新天地美食一条街”就是一个印证。

    在“21度的城市,享360度的人生”安顺文旅名片赋能下,马槽社区“新天地美食一条街”引进安顺裹卷、屯堡烤小肠、新疆和田烧烤等特色美食入驻,满足居民及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马槽社区“四点半课堂”

    目前“新天地美食一条街”共入驻餐饮商户200余家,不仅是西秀传统美食文化宣传阵地便民生活融合典范,更让便民生活圈从“服务圈”蝶变为“消费圈”。

    近年来,贵州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贵州省商务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围绕“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社区必备业态,共同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马槽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贵州新增完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17个,试点城市累计新增或改造连锁便利店、标准化菜市场等便民商业设施7006个。

    活力焕新 培育消费新动能

    夜幕初垂,六盘水荷城烙锅一条街,蒸腾白雾牵引着八方来客的味蕾,六盘水的夏夜,也在这条街鼎沸的人间烟火中拉开帷幕。

    “老板,再来份鸡皮。”四川游客樊凡挥着手喊,滋滋作响的烙锅旁,五花肉蜷曲,小豆腐烙出焦边……

    广州游客李展兴也被热闹的夜景与美食俘获,直言“又凉快又好吃,明年还要来!”

    荷城烙锅一条街

    如他们一般奔着“凉都”之名而来的避暑人群,正成为荷城夜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凉爽气候与特色体验的叠加,让“凉资源”持续转化为“热消费”。数据显示,自六月末起,荷城景区每日接待游客约3500人,整个暑期预计将突破17万人次。

    而这条飘香的热闹街巷,离不开城市更新这双巧手的“烹制”成果。

    荷城烙锅一条街

    荷城烙锅一条街,短短200米的街道集中了40余家烙锅商家,是“六盘水烙锅”产业核心区。去年年初,伴随“冬季不冷·烙热寒冬”开街仪式的举行,荷城烙锅一条街迎来新生。

    裸眼3D、“凉都坐标”地面彩绘、“趣”味空间……改造升级的荷城烙锅一条街将传统烙锅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有机结合,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舒适、安全、多元的消费场景,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荷城烙锅一条街

    作为六盘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烙锅街的升级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意义关键。

    “我们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实施推广‘贵州烙锅’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精神,对荷城烙锅一条街实施规范管理及提升,安装整体氛围灯带,更换街区灯笼等,并加注‘水城烙锅’元素和标识,对商家环境、卫生、服务等进行规范要求,实现整体效果提升。”六盘水市商务局贸促会秘书长邓敏说。

    荷城烙锅一条街开街仪式当天

    目前,已完成改造老旧小区4695个,惠及75.08万户;棚户区改造累计建成47万套,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667条,地下管网建设2万公里,贵州正以空间蝶变与功能升级精准回应民生所盼,在激活城市烟火气的同时更撬动了消费新增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登芳

    实习生 田义婷

    编辑 李雪雪

    二审 江婷婷

    三审 岳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50802160149132865046.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