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什么是P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1970-01-01 08:00首页:主页 > 炒股入门 > 阅读( 560 )

    ppI 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

    一、 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二、 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

    三、 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www.gupiaola.com/gpsy/2756.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