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如何判断大股东的减持行为

    发布时间: 1970-01-01 08:00首页:主页 > 炒股入门 > 阅读( 344 )

    如何判断大股东的减持行为

    全流通渐行渐近,投资者担心大股东一旦减持会给股价带来压力。试根据海外实战案例进行分类研究。

    全流通后大股东主要分为产业类大股东和财务类大股东。产业类股东大幅减持的概率较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10年前你住的房子可能只有1000元一个平方,现在涨到5000元一个平方,上涨5倍。但自住客并不会将此作为卖房理由。同样道理,产业类大股东除非企业购并或倒闭,否则不会轻易把企业控制权转手他人,减持幅度将有限。

    财务类大股东通常不经营产业,主要是从股票分红或投资套利取得收益,所以财务类大股东是今后全流通市场上减持股票的大户,目前在境内是一些法人股投资者,在海外则主要是一些大型投行,海外大投行减持原因和手段也各有差异: 1.估值发生变化,不得已而减持。H股彩虹电子挂牌之后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就重仓持有该股,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最高持股比例分别达到彩虹电子H股股本的32.3%和8.33%。平均持股成本都在1.40港元之上。由于彩管行业盈利下降导致股价持续暴跌,彩虹电子的股价已跌至0.3港元左右。彩虹电子目前的股价较其招股价下跌了逾75%之多。彩虹电子挂牌后的不佳表现令这两家外资基金不得不迅速割肉斩仓。类似股票估值发生变化后的大股东减持行为,投资者比较容易判断。

    2.借利好减持套现。今年4月25日摩根士丹利持股永乐的“禁售期”自动终止。摩根士丹利先迷惑市场,在4月25日至5月2日两度增持永乐股票。待永乐与大中合并的购并利好宣布后,大摩却开始一连串的减持行动,在两个月内分六次减持约3563万股永乐股份,令其持股量降至约15.3%,股价也随之狂泻。借利好减持套现,投资者比较容易被迷惑。因此投资者对一些禁售期将至而又频出利好的个股,其中暗藏的风险反而需要警惕。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www.gupiaola.com/gsfx/690.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