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岁末年初如何捕捉业绩浪

    发布时间: 1970-01-01 08:00首页:主页 > 炒股入门 > 阅读( 407 )

    岁末年初如何捕捉业绩浪

    时近年关,股票投资讲究的是稳健获利。在华尔街有配合基金吃饭的圣诞节粉饰橱窗行情;在沪深股市则有春节前后的机构吃饭行情,美其名曰:业绩分红浪。和自然界的食物链一样,股市中同样存在着机构和上市公司之间的食物链,这就是中外股市都会在岁末年初产生吃饭行情的根本原因。

    例如:1995年至1997年度之间的梅雁股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995年度梅雁股份是10送5股派1元,1996年度是10送转7股派1元(两次分红),1997年度是10送转8股。梅雁股份同时在1995年度和1996年度分别实施了10配2.5股和10配1.84股,配股价都是每股6元。与高分红相对应的是梅雁股份的股价在当年度无论股市行情好坏,都有一波业绩浪行情,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业绩浪实物链,机构通过高分红题材炒作股价获利,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融资获益。但是1998年之后,梅雁股份仍然如法炮制,进行高分红外加配股,但效果就差强人意了。

    究其原因业绩浪食物链也是需要合适土壤条件的,首先股价绝对值要低,其次高分红上市公司要维持一定的业绩水准(即业绩稀释有限)。梅雁股份在1998年前虽然高分红但是业绩稀释有限,所以机构乐于做填权行情;而1998年之后业绩增长及不上股本扩张速度了,梅雁股份再高分红就跑不赢大市了,自然就没了业绩浪。

    反观目前的股市言大牛市尚早,但春节前后掀起业绩浪就具备土壤肥沃条件。首先目前的股价绝对值和市盈率水准都是历史最低,具备启动业绩浪的安全要素。其次股改对价 题材还给业绩浪增添分红增厚但业绩稀释有限的额外保障。按目前的对价模式,如果是大股东直接给对价,总股本没增加业绩是不摊薄的;即使按公积金转增模式测算,业绩摊薄也有限。大股东支付对价后上市公司再分红,市场就容易产生填权行情,而填权行情是业绩浪能否真正成形的核心要素。

    今年股改的公司中也曾有公司(例如三一重工等)在股价对价的同时实施过高分红,但是这些公司多为高价股,股价缺乏安全优势。但是进入明年初的年报披露期,产生业绩浪行情的概率就很高了。假设一家股价在3元附近、市盈率在12倍左右尚未股改的低价股,如果对价后股价除权至2元上下,此时再分红投资价值就很高了,若再有高分红,那就很容易形成填权行情了。而股票池的选择也有路可循,39家央企控股公司将于明年春节前后基本股改完毕,在其中挑选低股价、低市盈率的白马股应该不难。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www.gupiaola.com/gptz/1323.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