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70-01-01 08:00 | 栏目:炒股入门 | 点击:550次
我最大的心得是应不断学习投资知识、独立思考,把投资建立在对投资标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正所谓,不以“盈”喜、不以“亏”悲。毕竟,港股市场还是个可以取得稳定回报的市场。
初涉H股 轻松抄港股的底
我从事证券投资已有近8年了,但一直是港股市场的“门外汉”,只知道香港市场的估值水平、交易规模与内地大不相同。
去年8月中旬,考虑到港股价格明显比A股便宜得多,我从亏损的A股账户中激流勇退、毅然奋力杀入“传说中很美”的香港股市。当然,由于对香港本地股非常陌生,我只敢买进自己非常熟悉的内地上市公司,比如像招商银行(600036行情,股吧)之类。想当年,我在买进招行A股时,曾查阅了近300页的资料。
现在看来,当时我的运气非常好。去年8月16日、17日,我的第一笔资金、大约12.5万港元,分别买进中国石油(0857.HK)、中国石化(0386.HK)、中国国航(0753.HK)和招商银行(3968.HK)。当时因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全球股市下跌,恒生指数从23557点的高点,下跌到8月17日最低的19386点。拿中石化来说,当天市场价格是7.1港元,而A股是14.9元。这4只股票,除中石油有发行A股的预期,我准备随后逢高抛出外,其余都准备长期持有。当时的想法是,2到3年时间它们大概会有50%的盈利。
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港股直通车”试点消息,港股闻讯大涨,一路涨到10月30日的31958点。短短两个多月,恒生指数大涨了64.85%。就这样,因时间的巧合,我轻松地抄了港股的底。
当时我的判断是,港股直通车的规模应该非常有限,相对于香港股市的市值更微不足道。而且短期股市暴涨,即使是巴老这样的长期价值投资者,都应该获利兑现。于是,在10月中旬,我陆续抛空4只个股,几乎抛在最高点。
介入权证 由恨到爱的转变
说起炒权证,其实我原本是非常厌恶的。早看过A股市场的权证遭遇疯狂炒作,更有不少散户在最后交易日买进,多年积蓄化为乌有的例子。恒指不断大涨时,很多朋友劝我买认购权证,我一直无动于衷。回想起来,厌恶风险的原则是好的,但拒绝新的投资品种,不愿学习新知识则是根本的错误。
也正是由于特别相信巴老的眼光,在抛出中石油正股的同时,我买进了中石油认沽权证(3762.HK)及恒指的认沽权证(6112.HK)。很多世界投资大师都把控制风险、保住本金放在第一位。说来惭愧,我曾在A股市场上有大量的亏损交易,对此深有体会。所以,一开始我只用约3%的资金介入权证。因过早看空,这两只权证最多分别亏损25%和49%。不过,当恒指见顶后,我盈利约20%后抛出。
去年9月,我好好研究了美国次级贷问题。虽然当时主流观点认为,次级贷危机已经过去,但我的看法与之不同。我判断,更大的危机远未到来。此时此刻,港股市场可以做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当时,我有大量的认沽权证,特别是恒生指数的认沽权证,因此做了多次认沽证的操作。
我对香港权证的体会是,如果入市时机不佳时买,马上会被套。但卖出时,往往抛在最高点,甚至早抛出10分钟,就能躲过大跌;但如果入市时机特别好,往往卖出后,会严重踏空。在下跌亏损时,我选择了不断补仓的做法、摊低成本。
就这样,从10月中旬开始的3个月时间,我的权证投资成本逐渐提高到资金总量的15%,总计获得约3万港元的收益。遗憾的是,虽然我对美国次级贷危机判断准确,但由于过早抛出恒指认沽证,在次贷第二次危机爆发时,反而错过了获利的大好机会。
得意之时 亏损不期而至
想想炒港股最辉煌的时候,我曾经有超过10万港元的收益。对于一位港股新手来说,也算不错的成绩。就在我最得意之时候,危险不期而遇。
当时,我发现了一只封闭式基金,叫招商局中国基金(0133.HK)。它专门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有近90%的资产是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股权(每份基金相当于0.8183股招行和0.5632股兴业银行的A股),这些股权在2008年2月就可解禁在A股市场上抛售。按当时的市价,相当于用半价买A股的招行和兴业银行。
于是,我一冲动大举买进这只基金。当时正值港股熊市开始,这只基金不断缩水。越跌我越买,持有成本从最初的43港元,降到目前的36.05港元。按3月13日招行和兴业银行的A股收盘价及汇率换算,该基金的净值是48.19港元,还不算它持有的中诚信托、招商证券、兴业证券、巨田证券、巨田基金的股权的价值。不过,当天它的收盘价仅26.8港元。就是因为这只基金,我的账户出现了约5%的亏损。
总体来说,我介入港股市场的这7个月时间,正值其暴涨暴跌,我账户资产亦随之大起大落。对此,我最大的心得是应不断学习投资知识、独立思考,把投资建立在对投资标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正所谓,不以“盈”喜、不以“亏”悲。毕竟,港股市场还是个可以取得稳定回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