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08 16:58 | 栏目:头条 | 点击:376次
来源:英才杂志
近日,在次新股板块中,南网能源(003035.SZ)表现极其抢眼,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超过9倍;顺博合金(002996.SZ)也曾经历9天8个涨停板的“疯狂”行情。
整体次新股板块受到高度关注,资金净流入增加。
而在新股发行方面,截止2021年3月19日当周,新增5家IPO上市,首发募集规模合计约为23.11亿元,新增IPO企业数与IPO募集规模较上期明显减少。同时证监会当周核发通过4家IPO。由此可见接下来IPO的节奏将有所放缓。
次新股上涨逻辑
行业题材以及有业绩支撑和持续性是关注该板块的核心要素。
次新股受到青睐的原因主要由于两个方面:
1. 从市场的流动性(资金面)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令IPO大幅扩容,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在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额双双增长的推动下,数据显示,2020年A股IPO募资额达到6048.35亿元,是2014年以来新高。其中科创板募资额2226.2亿元,占36.8%,注册制创业板募资额232.6亿元,占比3.85%。近年来A股流动性持续提升,日均成交额从2014年的2965.51亿元,上涨至2020年达8270.53亿元;2015年IPO募资额占A股日均成交额的15.59%,而到了2020年,已高达73.13%。
此外,2020年上市新股合计成交额达10.28万亿元,占2020年A股总成交额5%,在2014年这一比例仅为2.6%。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进,IPO扩容将是A股在未来长期发展趋势,增量资金将不断涌入市场。
而随着注册制的趋严,次新股板块性价比有所提高,利好次新股的逻辑在于:次新股数量增加的减慢,可选标的数量少,监管部门抽查即将IPO的公司,令一些企图蒙混过关的公司知难而退,上市公司质量审核把控更加严格,优化了次新股公司的质量。
2.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首先,次新股的天然优势在于所处行业和题材,由于当前新股的发行制度,新上市的公司基本上都属于新兴产业和热点题材,例如爱美客,属于当下非常热门的医疗美容行业,被誉为“女人的茅台”,其上市前就备受投资者关注,上市后更是在半年内最高上涨430%;
其次,新股在上市前业绩表现优秀,且上市初期与市场(大盘)相关性不高,同时中短期看业绩表现会相对稳定。对比2015-2017年发行的新股,在上市后不久就出现业绩变脸,从当时上市公司所处板块和上市后业绩可以看出些猫腻;在买卖双方和监管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之后的次新股质量明显提升。
相对成熟的监管体系和趋严的注册上市制度帮助很多优质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这里抽取了一些次新股和2-3年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对盈利能力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由下图可见(剔除异常值后),次新股板块的盈利能力要明显优于存量的A股标的。
同时从成长性来看,次新股的营业收入增长率(CAGR:19.26%)也高于A股(CAGR:6.19%),这样来看对于业绩较好且处于成长期的上市公司,把这类次新股作为各类基金中短期战术性资产配置的标的也不无道理。
因此,次新股所处行业题材以及有业绩支撑和持续性是关注该板块的核心要素。
次新股在各板块的估值情况
当前的次新股处于相对估值合理的位置,而且盈利能力也相对较为出色。
对次新股、创业板、科创50和上证综指四个指数做了估值和收益指标比较:
次新股的平均市盈率31.52x,相比科创50和创业板指数的估值,趋于合理;从收益能力来看,次新股板块的净资产收益率(10.63%)和每股收益(0.661),仅次于创业板,高于科创板和上证指数。由此可见,当前的次新股处于相对估值合理的位置,而且盈利能力也相对较为出色。
在注册制推行下,一般首发估值较低的新股在上市初期大概率涨幅是靠前的。对比核准制和注册制,核准制新股首发估值基本是固定在20倍-30倍之间,而注册制新股的首发估值则采取的是市场化的询价机制,因此注册制更便于用来研究新股市场估值与上市后涨幅之间的相关性。
据统计,2020年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在前20%的,估值在40倍PE左右;涨幅在后20%的,首发估值相对较高,在50倍PE左右。因此可以推断,注册制的新股在上市首日表现较好的,大概率具有比较合理的估值,因此选取估值较合理且业绩稳定增长的次新股比较稳健。
股市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发行更多新股,帮助企业融资,通过发展、竞争、留下各行各业的优质公司。次新股的存在类似人体造血干细胞每秒都在制造新鲜血液一样,每天有上市公司退出资本市场,同样也有新晋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总结来看,次新股在注册制趋紧的推动下,逐渐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板块,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风险与收益的正相关性,由于次新股在上市初期会被热钱炒作,有偏离估值的可能性,同时在高收益和高增长的情况下,风险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当前市场对次新股高预期和碳中和高热度的情况下,切勿盲目跟从,中短期可适当选择热点板块,长期重点关注业绩可持续性,同时适当的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