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3 07:13 | 栏目:头条 | 点击:343次
原标题 重磅!万亿风口即将开启,哪条赛道最受益?1500亿巨头刚刚入局,广州更是推出亿元重奖,超级行情要来?
文 时谦
SINA_TEXT_PAGE_INFO['videoDatas0'] = [ { ad_state: '1', pid: '1', video_id: 400814124, //vid pic: '//p.ivideo.sina.com.cn/video/400/814/124/400814124_220_124.jpg', //节目列表小图 thumbUrl: '//p.ivideo.sina.com.cn/video/400/814/124/400814124.jpg', //html5播放器上视频还未开始播显示的图片,可与pic相同 title: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长三角成立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共同体', //标题 source: '', //视频发布来源。如:新华网。 url: 'https://video.sina.com.cn/p/finance/2021-06-20/detail-ikqciyzk0760811.d.html' }, { ad_state: '1', pid: '1', video_id: 399004341, //vid pic: '//p.ivideo.sina.com.cn/video/399/004/341/399004341_220_124.jpg', //节目列表小图 thumbUrl: '//p.ivideo.sina.com.cn/video/399/004/341/399004341.jpg', //html5播放器上视频还未开始播显示的图片,可与pic相同 title: '记者观察:碳中和主力军积极响应 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相互促进', //标题 source: '', //视频发布来源。如:新华网。 url: 'https://video.sina.com.cn/p/finance/2021-06-11/detail-ikqcfnca0545652.d.html' }]; SinaPage.loadWidget({ trigger: { id: 'videoList0' }, require:[ { url: "//sjs2.sinajs.cn/video/sinaplayer/js/page/player_v1.js" }, { url: "//finance.sina.com.cn/other/src/sinaPageVideo2017.js" } ], onAfterLoad: function () { new SinaPageVideo({ wrap:'videoList0',//播放器外层id videoList:SINA_TEXT_PAGE_INFO['videoDatas0'] }); } });一个全新的市场就要开启!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据悉,2021年发电行业可能将率先启动上线交易,“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据易碳家此前报道,到“十四五”末,一个交易额有望超千亿的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将建成。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逐步由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过渡,碳期货市场规模在600-4000亿/年。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碳资产交易市场空间将达万亿规模。有专家甚至认为,市场规模将达到2-3万亿。
那么,这个市场的开启,将利好哪些板块呢?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锂电受到资源约束,随着氢能技术的发展,这条赛道可能会获益良多。从最近的一些动作来看,市值近1500亿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入局氢能源;广州黄埔区日前重磅推出“氢能10条”2.0版本,加大氢能关键领域投资落户扶持力度,同一企业投资落户最高奖励1亿元。
那么,这个风口是否要来了?
超万亿大市场即将开启
6月22日,市场一度传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在6月25日开启。但随后又有媒体从权威人士处核实获悉,全国碳市场将于6月25日启动交易为不实消息,具体时间待定。不过,从随后的动作来看,无论是不是25日开启,时间应该是近了。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挂牌协议交易的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排放权交易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和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
上海环交所同时规定,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限制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则限制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
据易碳家此前报道,到“十四五”末,一个交易额有望超千亿的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将建成。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逐步由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过渡,碳期货市场规模在600-4000亿/年。
据《2021-2026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长期来看,我国碳交易规模将超万亿。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轮缔约方会议(COP20)上表示,2016-2020年中国将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100亿吨以下,并且承诺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顶峰,约为每年150亿吨。如果我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继续扩展并且纳入更多企业,按照EU-ETS第三阶段覆盖率目标60%来计算,我国未来发放配额总量可达60-90亿吨,以400%的预计换手率计算,配额的交易量将攀升至240-360亿吨。为提升企业减排动力,配额发放将日趋收紧,另外换手率大幅提升必然推动配额价格上涨,按照100元/吨的碳价计算,现货市场交易额将位于2万亿至3万亿之间。
谁最受益?
从目前业内的反馈来看,由于锂电同样面临资源约束,因此氢能和光伏可能最为受益。而从市场的情况来看,氢能的炒作幅度要比光伏差不少。此外,涉及到氢能的利好事件近期在持续累积当中。
6月8-10日,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如约而至,相较去年,此次大会不再局限于燃料电池在交运领域的应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冶金等环节成为业内新一轮的关注热点。
国金证券认为,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作为新兴战略性清洁能源是工业体系、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以奖代补”政策及各地氢能、燃料电池示范推广项目的落地,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从0到1的突破,氢能产业化进程展现加速推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阳光电源近日也宣告成立了一家氢能子公司。6月18日,合肥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下称合肥阳光氢能)。根据启信宝提供的信息,该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程程,经营范围包括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在线能源计量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大数据服务等。在今年5月份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阳光电源曾回复称,“公司将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绿氢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供应商。” 而今年早些时候,另一光伏巨头隆基股份已经入局氢能,且自今年4月份起,隆基股份先后签约了多个氢能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也在发力。据媒体报道,广州黄埔日前重磅推出“氢能10条”2.0版本,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延续氢能全产业链扶持,并在投资落户扶持、租金补贴、加氢站建设运营补贴等关键环节上进行修订。其中包括严格落实国家要求的氢气销售价格,示范期氢气价格35元/kg以下,加氢站建设最高每站补助250万元;加大氢能关键领域投资落户扶持力度,同一企业投资落户最高奖励1亿元,生产用房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设立50亿元氢能产业基金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对获得国家、省、市扶持的项目,分别给予最高500万、300万、100万配套,以一系列真金白银更大力度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碳中和的必经之路?
专家认为,未来十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目前,全球每年脱碳速度约12%。根据《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和净零排放目标,截至2030年前,需要提高五倍脱碳速度,方可实现。打造低碳氢经济可以加速能源行业转型,在整个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事实上,2020年《关于开展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全国性燃料电池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国家对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支持态度,支持政策的特点包括以奖代补、地方主导、分区推广与全产业链支持。主要目标包括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型、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随着全国性政策的落地,地方性政策也相继开始出台,包括:山东省计划2025年生产燃料电池发动机50000台,燃料电池汽车20000辆;上海市计划2025年建成并运行70座加氢站,应用推广超10000辆燃料电池汽车;河南省计划2025建成80个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5000辆等。中金公司认为,各地政策目标主要聚焦于建设加氢站以及推广燃料电池车,为燃料电池技术的落地提供较大空间。
据中金公司测算,2060年氢气总需求有望达到4439万吨,其中2060年电力储能对于氢能的年需求量有望达到613万吨,交通领域对氢气总需求有望达到3031万吨,钢铁行业氢气需求量有望达796万吨。
此外,他们还认为,对应车用储氢瓶、阀体市场规模有望在2060年达到148亿元/210亿元。制氢方面,他们预计2060年电解装置超2万亿元市场;储运设备方面,他们预计高压储氢瓶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十年,中国储氢瓶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并成长为全球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