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 >

“5年等一回”:绿地二次混改下的上海国资一盘棋

时间:2020-07-22 01:21 | 栏目:公司 | 点击:615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5年等一回”:绿地二次混改下的上海国资一盘棋

  业内人士认为,这可以看作是上海国资混改加速的关键一步。通过对绿地进行二次混改,引入新的战投,让绿地股权更多元的同时,上海国资腾挪出资金推动其他国企混改。

  7月20日晚间,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606.SH,以下简称“绿地”)公告称,收到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上海地产集团及上海城投集团正在筹划其控制权结构有关事项。当天绿地控股开市即停牌,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5个交易日(包括7月20日)。

  绿地这一突发的停牌事件,被业内人士称为“5年等一回”。5年前,绿地作为上海国资委混改试点借壳上市;5年后,面临中央加速国企改革、上海国资混改步入深水区的政策红利,绿地再度进入二次混改阶段。业内人士认为,这可以看作是上海国资混改加速的关键一步。通过对绿地进行二次混改,引入新的战投,让绿地股权更多元的同时,上海国资腾挪出资金推动其他国企混改。

  实际上,尽管在国资改革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海国资改革的样板一直只有绿地一家。此次对绿地展开深度混改,可谓上海国资的一盘棋。上海国资此举一是腾挪资金出来做其他国资混改,二是加速绿地股权多元,加速资本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值。

  “最终要等(上海国资委)最后的方案。”7月20日晚间,21世纪经济报道从可靠信源获悉,国资委此前已对绿地进行过长时间调研。

  此前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从6月29日交易日到7月20日停牌前),由于申请免税牌照的传闻,绿地已累计上涨超过40%。此次公告披露,停牌时间为5个交易日,换言之,最早本周五晚上,绿地新的战投将揭开面纱。前述可靠信源认为,结合绿地目前的战略布局与近期免税牌照的申请情况,引入金融领域的央企战投可能性较大。

  二次混改红利

  绿地深度混改发生的背景是,今年下半年,上海国资混改整体思路是步入深水区。去年9月,《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正式出炉,明确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着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从中央政策层面来看,混改也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混改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今年7月16日,国新办就2020年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会上以翔实的数据以及清晰的行动计划,阐述了央企经济运行变化及未来实施方案。据介绍,5月份以来,央企生产经营加速好转。下半年,国资委和央企的目标是力争央企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此外,国资委正在进一步完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下半年将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资国企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即便到了今天,国资国企改革也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所“绕不过去”的核心议题。

  国有企业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有国有企业,只不过是占比轻重有差别。比如,欧洲很多国家的公用事业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德国的会展业巨头汉诺威公司,其控股股东就是州、市两级政府;新加坡财政部控制的淡马锡公司,管理着新加坡庞大的国有资本。即便是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也通过救市,成为美国国际、花旗、通用汽车、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公司的控股股东。

  前述人士进而表示,作为上海首个混改样本,混改政策红利释放对绿地无疑是一大利好。早在1997年,绿地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功完成了改制,形成了国有控股、职工持股的股权结构,2015年,绿地完成第一次混改并顺利上市。绿地通过国企混改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权结构。与此同时,引入平安、鼎晖等5家战略投资者,引入社会资金117.3亿元。

  绿地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曾表示,国企混改最好应该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权结构。目前绿地股权结构中,以张玉良管理层为首的员工持股方代表——上海格林兰持有绿地35.45亿股份,持股比例为29.13%;截至2020年一季度,上海地产持有绿地控股31.42亿股,持股比例25.82%,为绿地控股第二大股东;上海城投持有25亿股,占比20.55%,为第三大股东;两者相加股权占比逾46%。剩余社会资本合计持有绿地股份约29.8亿股,持股比例为24.5%。这样的持股比例也符合国家已有规定,即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

  绿地市值或上升

  张玉良曾指出国资混改的核心是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问题。他认为,最好将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1%以下,即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从而让社会资本和员工持股保持一个相当的比例,否则容易“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上市之前,绿地就引入平安等战投,获得扩张资本,迅速完成战略布局,并成为上海国资混改一张名片。

  这对地方国企有效仿作用,绿地也借机参与了不少央企和地方基建行业企业的国资混改。近几年,绿地先后通过混改,投资入股了原宝钢建设、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河南公路工程公司以及东航物流、上航国旅等国企。

  作为全国国资改革的领跑者,当不少地方政府当前还处于摸索国资混改第一阶段的时候,上海国资目前已经进入国资混改第二阶段。前述核心信源指出,选择绿地这家已完成第一阶段混改的企业进行二次混改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地方国资混改步伐缓慢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资本推动,因此地方国资通过引入战投获得资金注入是混改不二选择。正如5年前绿地引入平安等战投,获得百亿资金推动全国化战略布局。上市5年后,绿地再享混改政策红利,站上新的起点。随着新战投的加入,绿地股东结构生变,国资原有的绿地董事会席位也可能将会发生变动。这或许才是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事情。

  一名地产行业前十企业高管从旁观者角度指出,国资混改需要走产权交易所程序,除非是划转;如果不是划转,上海国资所持绿地的股份是必须走地方产权交易所挂牌的。因此最终引入一家还是两家战投,以及上海国资转让股权比例,都只能静候公告。

  横亘在绿地投资者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绿地的市值有多大空间?自上市以后,绿地市值一路下跌;近期由于股价上涨,市值再上近千亿。有投资者寄望于免税牌照的申领和二次混改的利好刺激让绿地市值大幅上涨。不过,也有长期观察绿地的投资者指出,二次混改一旦发生董事会席位变动,后续绿地股价走势仍是一个未知数。

  根据前述核心信源透露,单纯的少量的股权转让不足以导致绿地停牌一周,而上海国资的绝对控股权也不会生变,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上海国资将手中部分股权转让,引入1-2家战投,“以最小的股权代价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可以看到的事实是,7月21日发布的半年报业绩快报显示,绿地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1330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1677亿元仍有一定差距,但绿地的上半年回款率方面持续发力,回款1257亿元,回款率达到95%,同比上升近15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回款率只有79%,现金利用率获得了有效提升。

  (作者:唐韶葵 编辑:张伟贤)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手机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