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9 16:20 | 栏目:大盘 | 点击:512次
文/朋朋笔记
新能源车再一次成为了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过去2年,新能源车(399417.SZ)暴涨244.65%,成为了A股的绝对主线。今天,新能源车板块再次大涨,德方纳米暴涨15.93%,石大胜华强势涨停,中科电气、银轮股份、富临精工、卧龙电驱、嘉元科技、诺德股份、越博动力、容百科技、璞泰来、天奈科技的涨幅也均超过了6%。
新能源车板块的暴涨有3个方面的驱动力:1、流动性宽松预期,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能源车补贴资金385亿;2、特斯拉的涨价强化了产业链的涨价预期;3、全球推行碳中和政策,各国政府大力推行新能源车。
1、流动性宽松预期,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能源车补贴资金385亿
11月19日,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广发证券认为,在经济的判断上,央行要比二季度更谨慎。对世界经济的看法从“前景改善”变为“复苏动能趋缓”;关于国内经济,央行明确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二季度央行强调国内“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即经济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而三季度央行指出“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即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叠加。一般来说,结构性问题对应结构性政策,而叠加周期性问题,则需要总量政策。
广发证券指出,在流动性的要求上,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删去了“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二是删去了“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前者对应的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可能指向的是地产信用风险偏高与稳信贷背景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需要保持相对充裕偏松;后者对应的是信用社融,可能指向的是产业政策保供取得成效与需求进一步下行后,资源品价格得到控制,通胀对信用政策的掣肘减弱,未来央行在稳信用层面会更为积极。
简单来说,就是央行有了放水的预期,而这会抬升全市场的估值。
10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中国工商银行拟为能源领域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3万亿元。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
在碳中和政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未来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事实也是如此,在11月16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能源车补贴资金,总额为384.79亿。
2、特斯拉的涨价强化了产业链的涨价预期
11月19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国产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上调1.5万元至25.09万元。官网显示,目前交付时间为明年一季度。
今年来,特斯拉全球多次提价,主要是因为芯片涨价。今年10月,马斯克在股东大会表示,因芯片供应短缺,特斯拉不得不稍微提高汽车价格,但希望这只是暂时的。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龙头,特斯拉的提价为整个整车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意味着其他整车厂也有了提价的预期,同时也意味着整车厂对上游的涨价有了更强的价格承受能力。
10月26日,一份比亚迪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在网上广泛传播。比亚迪回复称对此事“不予置评”。有业内人士表示,涨价消息属实,有下游企业已经接到了通知。在比亚迪之前,已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发出了涨价函件,包括鹏辉能源、国轩高科、卓能新能源等。
据业内预估,此番原材料缺货涨价潮将延续至2022年上半年。天风证券认为,在目前的涨价条件下,电池增加的成本会向下游传导,但不会全部传递到下游整车厂,预计最终传导到整车厂端电池的采购价格实际可能增加约10%~20%,整车物料成本将上升3.5%~7%。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考虑规模效应等因素,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成本可能有所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甚至抵消电池成本上升的影响。
11月29日,生意社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20.22万元/吨,自8月31日以来的涨幅高达67.11%,而且当前并没有停止上涨的迹象,那么上游原材料的这种不断涨价,传导到下游电池厂和整车制造商只是迟早的问题。
根据规划产能的部署,中信建投期货预计要在2023年开始集中放量,但目前供需趋紧格局较为坚定,且由于行业的高度景气,锂价或迎来年内第三次上涨。
3、全球推行碳中和政策,各国政府大力推行新能源车
当前,碳中和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全球都在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车作为清洁能源需求端的代表,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推行,这是新能源车不断走强的宏观大逻辑。
新能源车板块究竟有多火爆?用数据来说话。
国内:10月国内电动车销量环比持续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新能源车月销量38.3万辆,环比+7.2%,同比+134.9%,环比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超出预期。电动化渗透率达16.4%。1-10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254.2万辆,同比+176.6%。
欧洲:10月欧洲十国电动车销量16.4万辆,环比-19.2%,同比+24.0%,电动化渗透率达23.7%。从历史数据看,欧洲市场存在年底“冲量”特征,四季度电动车销量有望持续提升。中长期角度,欧洲为全球电动化增速最快、景气度最高的市场之一,政策端有补贴、税收、碳中和、燃油车禁售令等多项措施,赋予了行业长期的成长性。跟踪欧洲政策与车企电动化的边际变化,只要边际变化不减速,欧洲销量长期维持高速增长趋势不变。
美国:10月电动车销量5.5万辆,环比+24%,同比+79%,创新单月销量历史新高,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至5.3%。1-10月累计销量45.0万辆,同比+186%。中泰证券判断美国市场电动车政策将迎来拐点,销量将在2022年爆发。
中银证券指出,近日,美国《重建更好法案》(Build Back Better,下称“法案”)通过众议院表决,法案提出投资5550亿美元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处理气候变化问题,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抵免法案,后续将进入参议院投票表决环节。法案提出,新能源汽车税收抵免额度由目前的7500美元大幅提升至最高1.25万美元,且取消了单一车企最高补贴20万量的限制,提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年度总销量的50%后,补贴才会逐步退坡。该补贴政策支撑了今年8月份拜登政府提出2030年实现全美新能源汽车销量50%的目标。有望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
中银证券预计,美国新能源汽车将在2022年迎来高增速发展拐点,销量有望达到130万辆,2025年有望达到近400万辆,2022-2025年复合增速预计将超过45%。
整车市场的爆炸式增长,也刺激了动力电池和储能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我们先来看动力电池。GGII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升至20%以上,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100GWh,正式迈入“TWh”时代,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42.7%。
我们再来看储能行业。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GGII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2.8%。
从今天的盘面来看,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公司又开启了飙涨模式。于是就有人说,怕高的都是苦命人,追高的都是短命人。怕高的被气死,追高的被套死。这横竖都是个死,你说这让我们这些小散该如何是好?
关键是要发现主力资金介入的信号,因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等因素最终会通过主力资金的动向体现出来,所以捕获主力就成为了致胜的关键。
如果投资者拥有尾盘掘金、新浪财经Level-2、AI分时宝、B/S点四大神器,就像在主力家中安装了4个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监控主力的一举一动,再加上五星股池、五星情报局和北向掘金的助力,捕获主力抓牛股的概率岂不是更高?
4月2日,尾盘掘金发现了主力在德方纳米的尾盘搞偷袭,并在当天14点50分进行了异动提醒。4月中旬,主力资金开始大幅流入,同时也推动了股价的不断上涨,德方纳米的股价从107元左右涨到了678元左右,最大涨幅超过530%。
新浪财经Level-2大单净量的数据显示,从1月初至3月底,德方纳米的大单净量出现小幅流出的情况,表明主力且战且退,这也导致了股价的持续下行。当大单净量持续流入的时候,德方纳米的股价就开始稳步上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单净量的流出和流入是如何与股价形成正反馈的。
4月2日和6月16日,B/S点也发出了提示信号,德方纳米从116.99元涨至173.06元,区间涨幅为47.93%。
AI分时宝协助投资者把握日内交易的机会,从而降低持仓成本。当时机成熟时,AI分时宝在盘中会发出“机会”和“风险”的信号。
有主力的票是个宝,没主力的票是根草。主力吃肉,小散喝汤。不奢求一口吃成胖子,采用车轮战法和游击战法,积小胜为大胜才是咱们小散的制胜之道。
所有的顶级游资都是从小散开始的,徐翔、赵老哥、章盟主、炒股养家莫不是如此。Just do it!
本产品由优品投顾提供,机构编号ZX0111。
风险提示:本产品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策略产品研发投资顾问编号A0340617070005,策略根据算法模型得出,存在局限性,不代表未来收益。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你还在等什么?现在升级新浪财经Level-2一年只要88元!
逃不出我掌心!尾盘掘金助你轻松捕获主力
日内交易还是高抛低吸?AI分时宝通通一网打尽
五星情报局全新上架!主线选股+独家分析+高手面对面 样样都不少
如何抄聪明钱的作业?【北向掘金】助你一臂之力
入口提示:新浪财经APP-行情-决策商城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新浪财经的观点
.app-kaihu-qr {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0; } .app-kaihu-qr span {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31px; display: block; color: #4D4F53; } .app-kaihu-qr img { width: 170px; height: 170px; display: block; margin: 0 auto; margin-top: 10px; } $.ajax({ url: 'https://finance.sina.com.cn/tgdata/qhkh_tg_api.json', success: (d) => { if (!!d) { if(d.result.data.qrcode){ $('#app-qihuo-kaihu-qr').get(0).innerHTML = '' + d.result.data.pctext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