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2 04:44 | 栏目:研究 | 点击:380次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黄琳 赵毅 深圳报道
近期,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汽车高质量发展、芯片产业链发展等内容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均围绕强芯强链提出建议。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行业“缺芯”等问题不断出现,芯片制造商迫于生产压力不得不涨价,车企则迫于成本压力上调汽车售价,从上游到下游,汽车产业链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局。
眼下,芯片价格不断上涨,车企和供应商的博弈进入了新局面,在这场汽车芯片局的较量中,如何解决“稳芯价,保供应”的问题,需要企业、研发机构等多方共同发力,推动芯片国产化的步伐。
被调整的生产线
汽车行业“缺芯”的情况已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市场正面对长期“缺芯”的状态。在海外疫情等因素作用下,车规级芯片产业链中的芯片制造商、代理商、车企供应商等各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宣布涨价,芯片价格水涨船高,车企的生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从最新销量数据来看,我们收到的月订单已经超过了两万台,但交付量只有70%左右。”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21年汽车行业出现芯片荒开始,国内外的芯片制造企业开始进行产能扩充,但产能需要两到三年的周期释放,预计到2022年年底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才能真正缓解。
2022年2月,广汽埃安利用15天时间打造的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二期产能扩建项目竣工,提升了产能利用率。此前,广汽埃安的产能利用率巅峰一度超160%。完成二期产能扩建的同时,广汽埃安2月交付量达到8526辆,同比增长了163%。
实际上,广汽埃安飞涨的销量、扩建的产能与待缓解的芯片压力正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浓缩写照。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大幅度提升,扩建的产能是市场所需,但紧张的芯片也是车企亟须解决的问题。
古惠南表示,尽管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二期生产线的竣工投产解决了此前产能紧张的问题,但芯片供应的紧缺现阶段仍然会对埃安的产能供应和生产节拍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6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65.62万辆。在国内汽车市场,包括长城汽车、广汽本田等多家车企均因芯片问题影响到产销并做出了调整。
而在车企为缺芯部署新策略之际,芯片供应商正获取着飞涨的利润。根据台积电日前公布的2021年年报,台积电2021年营业收入1.59 万亿新台币(约 3577.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 19%,其中,汽车电子营收同比增长最高,达 51.2%。
芯片供应商也针对汽车领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英特尔在2022投资者大会上宣布,英特尔代工服务业务新成立了专门的汽车部门,专注为车企提供完整汽车芯片解决方案。博世也于近期追加2.5亿欧元扩建德国罗伊特林根工厂的芯片生产设施,以满足汽车等领域对MEMS以及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的需求。
有序突破关键领域技术
随着各家车企陆续公布2月销量,进口芯片的缺口再度引起热议。目前,汽车市场主要紧缺的是MCU大类芯片,而国内车企采购该类芯片大多来自外企,例如博世等。
2月,长城汽车产销双双下降,对此,该司归因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供应不足。长城汽车表示,博世为本公司主力车型ESP配置的独家供货商。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博世集团总部及芯片供应商共同制定产量提升方案,解决供应问题。
此前,广汽传祺方面也曾向记者表示,目前紧缺的芯片来自博世、采埃孚、博格华纳、联合电子。据悉,广汽传祺车型往往选择搭载博世最新一代ESP,并快速覆盖全系车型。而在本次“缺芯”事件中,博世的最新一代ESP9.3受到了重大的冲击。
在2021年8月,由于疫情影响,博世海外工厂经历了短暂的停产,这令国内不少车企负责人发出一“芯”难求的感叹。当前,国内芯片面临自主研发不足、供应高度依赖国外等问题,强芯强链的重要方式之一仍是推动芯片国产化。
对于自研自产芯片的比亚迪而言,缺芯的困境不算难熬。比亚迪方面向记者表示:“‘缺芯’对整个汽车行业有较大影响,比亚迪专注IGBT芯片,‘缺芯’对比亚迪的影响好一些。去年比亚迪的芯片技术帮助了行业很多汽车厂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并提供了技术解决,用不同芯片替代方案。”
广汽埃安方面则分短期和长期解决缺芯的问题。古惠南表示,广汽埃安短期内将通过开发替代方案、生产计划调整,尽可能地满足市场订单需求,并与芯片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深度绑定。长期则建议国家把芯片列为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加大产业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发展和技术突破,提升国产芯片厂家的自给能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曾庆洪带来的建议之一即是打造强芯强链持续动力,包括引导国外汽车芯片企业来华投资,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应急储备机制;稳定市场,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调控原材料价格无序上涨;强化节点攻关,有序突破研发、制造、封装等关键领域技术;强化应用牵引,加大支持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动芯片国产化发展步伐等。
强芯强链稳发展
除了曾庆洪所提的建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汽车行业的代表亦针对“缺芯”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王凤英对“缺芯”问题分短中长期提出建议,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由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出手,系统布局,恢复秩序,防止一哄而上乱象。扩产、投产的芯片制造企业,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实现自主可控;建议国家统筹资源,进行车规级芯片产业链部署,将关键零部件掌握在自己手里,构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陈虹则建议可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建议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芯片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参与,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等。
企业对产业链稳定发展的需求也引起了国家关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等,同时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此外,《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也提出建设包括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和智能计算平台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及“着力推动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作为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的重要一环。
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和陆续发布的利好政策均积极推动着芯片国产化的技术攻关和持续发展。在汽车新四化变革的新时代,车企扩建的生产线正“等米下炊”,芯片供应商“一夜暴富”的情况仍待扭转,“缺芯”的破局之法还需政企持续探讨。
.app-kaihu-qr {text-align: center;padding: 20px 0;} .app-kaihu-qr span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31px;display: block;} .app-kaihu-qr img {width: 170px;height: 170px;display: block;margin: 0 auto;margin-top: 10px;} 投资避险工具看这里,低风险理财、7%+收益、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