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中国新能源产业地图,华东区域占据榜单过半席位 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获评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

时间:2022-11-11 11:28 | 栏目:研究 | 点击:303次

发现中国新能源产业地图,华东区域占据榜单过半席位|《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重磅发布!

  来源:胡润百富

  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获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

  南京、苏州、广州、成都和合肥位居前十

  新能源优质企业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天津、苏州

  新能源中小企业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广州、上海、苏州

  新能源投资热度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常州、合肥、武汉、南京、成都

  华东区域上榜城市最多,达26个,占榜单一半以上

  江苏是新能源集聚度最高的省份,共10个城市上榜,其中常州、南京、苏州均位列前十

  常州位居第五,是唯一入围前十的二线城市

  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寻找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

  (2022年11月11日,江苏常州)提供有质量的榜单与调研的胡润研究院今日发布《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该榜单。

  本次榜单调研范围为所有中国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胡润研究院分别对各城市的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进行信息采集和评分,最终进行综合汇总并排名。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

  “中国经济在未来二十年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时期,消费结构升级将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未来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供应支撑。而当前可开发的传统能源资源有限,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科技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希望我们这份榜单能鼓励各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在榜单编制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找到适合各城市进行比较的信息维度,因为各地政府的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各地都倾向于披露自身的优势领域,而新能源产业本身是由大量细分产业组成的,这就使得很多在城市层面的信息比较不可操作。”

  “我们最终选择了三个维度,分别是优质企业集聚度、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优质企业是地区经济的领头羊,本身具有深厚产业背景,能够通过多维度的要素支持,利用产业协同优势推动各地产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非常值得关注。投资热度是城市吸引力的展现,投资热度越高的城市,在区位交通、政策扶持、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也普遍较为突出。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和中小企业集聚度体现一个城市当前在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效应,而投资热度集聚度则反映城市在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潜力和可持续性。”

  “华东区域在新能源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上榜城市中有26个来自华东,占据榜单一半以上席位。江苏是新能源集聚度最高的省份,共10个城市上榜,一个省就占据了整个榜单的五分之一,前十名中江苏占据3个,分别是常州、南京、苏州。”

  “常州在榜单中排名第五,是前十中唯一的二线城市,也是唯一年度GDP不足万亿的城市,可见常州对新能源这一领域的关注。可以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看华东,华东的新能源产业看江苏,江苏的新能源产业看常州。”

  常州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苏南模式的缔造者之一。在国家工业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中,常州分别占37个、191个、600个。制造业是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近年来,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依托基础好、门类全、韧性强的产业优势,抢抓“新”行业风口机遇,已逐步建成以“发、储、送、用”为关键环节的新能源产业“大循环”发展格局。

  在发电端,常州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构建完整,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及组件年产能约占全国10%;在储能端,常州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进行全产业链深度布局,拥有电池材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位居全国首位;在输送端,常州以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为主,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常州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产品结构覆盖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电力电缆产业也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在应用端,常州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近年来,常州先后引进了一批新能源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加上原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长壮大,常州已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省二分之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常州始终坚持“制造立市,产业强市、质量兴市”,从上世纪电线电缆行业领军企业上上电缆、输变电产业骨干企业江苏华鹏、光伏行业先行者天合光能等一众企业创建于常州;到本世纪数字能源领域独角兽星星充电、复合材料企业宏发纵横、智能电力装备企业博瑞电力等在行业内精耕细作,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再到近年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汽车等新兴产业企业落子常州,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在常设立总部,璞泰来科达利贝特瑞、当升、星源材质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常州。常州已成为新能源行业的投资热土,崛起成为了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

  下一步常州将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新激活新能源产业内生动力,不断强化新能源产业推广应用,着力推动新能源在生产、输储、应用环节的融合发展,将“新能源之都”打造成靓丽的城市名片。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前十名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纽带和桥梁,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总部设在深圳。

  上海是典型“以商兴港,以港兴市”的城市,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城市。国家赋予上海战略定位为国际金融、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全球科创中心。风电企业上海电力上海电气(维权)以及电池龙头企业璞泰来总部均设在上海。

  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对外交往的中心。新能源车企业北汽蓝谷、光伏企业京运通、风电企业华能国际总部均设在北京。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九省通衢,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新能源电池企业精测电子、光伏企业帝尔激光等总部设在武汉。

  常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常州就构建了以“九条龙”为特色的工业体系,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崛起的工业明星城市”。光伏企业天合光能、锂电池企业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总部均设在常州。

  南京以六朝首都著称,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也是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新能源企业寒锐钴业国电南瑞总部设在南京。

  苏州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锂电池企业华盛锂电、光伏企业固德威总部均设在苏州。

  广州拥有连通世界、辐射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同时被称为“千年商都”。新能源车龙头小鹏汽车总部设在广州。

  成都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为“天府之国”,同时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光伏企业通威、电力企业川能动力总部均设在成都。

  合肥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二类开放口岸、皖中最大水路货运集散地。近年来蔚来工厂落户合肥,推动合肥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此外,锂电池龙头国轩高科总部也设在合肥。

  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区域分布

  50强城市中,华东区域上榜城市最多,占比52%;华南区域其次,占比14%;华北区域占比12%;华中、西南、西北区域的占比均为6%;东北区域占比4%。

  省份分布

  江苏、广东、山东的上榜城市数量占据前3名。江苏上榜城市最多,共10个,占据榜单的五分之一;其次为广东,有7个城市;山东有6个城市上榜。

  编制方法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本次榜单调研范围为所有中国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胡润研究院分别对各城市的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并进行综合汇总。

  具体步骤如下:

  (1)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市值10亿美金以上的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或市值10亿美金以上且主营业务为新能源产业的企业,共228家。通过各企业年报信息,统计母公司及子公司在全国的分布据点城市,汇总各城市拥有的优质企业数量并根据数量赋予评分;

  (2)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通过新能源网等专业第三方网站信息,统计各城市的新能源相关企业总数,扣减“优质企业集聚度指数”中的优质企业在各城市的分布数量,进而得出各城市中小企业数量并赋予评分;

  (3)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通过“百度资讯”(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1日)统计:对“城市+新能源投资”新闻数量、重大投资事件新闻数量、重大事件的投资金额三项指标分别赋予评分,根据三者的平均值得出投资热度指数。

  (4)基于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得出最终城市得分及排名。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关于常州

  常州别称“龙城”,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下辖1市5区,常住人口549万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位列中国大城强城指数前十强,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12位,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6位,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6位,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18位,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2021年度活力城市”“科创先锋城市”,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省唯一连续三次获得“长安杯”。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6亿元,增长9.1%。

  人杰地灵之城。常州建城史超2500年,儒风蔚然、人文荟萃,曾出过19名状元、2960名进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季札、《昭明文选》编纂者萧统、《永乐大典》主编陈济等都出自常州,清代时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名闻天下。近现代涌现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三杰”,李公朴、史良等爱国人士和华罗庚、刘海粟等名家巨匠,以及72名两院院士。

  交通枢纽之城。路网四通八达,沪宁城铁、京沪高铁和沪宁、宁杭、扬溧、沿江、锡宜、西绕城高速等覆盖全境,全市公路总里程达8712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36公里。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建成投运,高架道路闭合成环,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健全。水网连江通海,京杭大运河贯穿东西,长江常州港为国家一类口岸,常州综合港务区加快建设。常州国际机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直航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并开通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老挝等国际和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超400万人次,“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凸显。

  产业发达之城。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在国家工业41个大类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0个,工业一般纳税人销售收入达1.7万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前列,上市企业达8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915家,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8年全省第一。

  美丽宜居之城。高质量推进高铁新城建设、老城厢改造,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建设“两湖”创新区,打造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持续放大“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自然资源禀赋优势,高水平打造文化广场、青果巷、环球港等文旅新地标,环球恐龙城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景区,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摘得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

  民生幸福之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收入比为1.84:1,低于全省的2.16:1、全国的2.5:1。打造“六个常有”民生名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公交优先、公园免费开放、“文化100”惠民等多项民生福祉工程形成常州模式,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十佳候选。

 

.app-kaihu-qr {text-align: center;padding: 20px 0;} .app-kaihu-qr span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31px;display: block;} .app-kaihu-qr img {width: 170px;height: 170px;display: block;margin: 0 auto;margin-top: 10px;}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手机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