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7 05:54 | 栏目:研究 | 点击:457次
原标题:理性看待科创板限售股解禁
□本报记者 林倩
科创板已经平稳运行一年,首批科创板公司面临集中解禁,7月解禁规模达1690亿元,占全年解禁规模的37.24%。7月26日,富国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袁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当理性看待科创板限售股解禁。解禁会影响股票的短期供求,但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因此,短期来看,在解禁对心理层面的压力下,不少公司的股价可能会向下偏离价值,但也给长线价值投资资金提供了进场机会。
区分四个概念
在袁宜看来,需要区分四个概念,包括解禁量、可减持量、实际减持量、抛压量。这四个概念有一定的关联,但含义并不相同。
首先,解禁量并不代表可减持量。可减持的数量受到证监会和交易所制定的减持规则约束,可以说是已经从源头上构建起了细水长流式的减持约束机制。
其次,可减持量也不代表实际减持量。实际减持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可以减持的股东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期;二是该股东目前对资金的需求是否迫切。如果股东对公司长期价值很有信心,同时近期的资金需求也不迫切,那么完全可以在解禁后继续长期持有公司股票。
最后,实际的减持量并不一定代表股票的抛压量。科创板里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在上市的一年,由于受到流通盘规模的限制,不少希望长线持有这些公司的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并不一定能够在二级市场上买够所希望的持有量。现在借助解禁所带来的流通盘扩大契机,这些机构就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追加买入,或是与减持方进行大宗交易转让等方式,追加持有量,这也会对冲并化解实际减持所带来的抛压量。
影响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
7月3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为科创板公司股东设计了市场化、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其中,优化了询价转让制度,有利于平衡好首发前股东正常股份转让权利和其他投资者交易权利,有助于满足创新资本退出需求,并为股份减持引入增量资金。
“从解禁量到可减持量,再到实际减持量,最后到抛压量,这是一个不断显著递减的过程。此次解禁量看似规模很大,但是考虑到减持规则的约束、可减持机构自身的综合考量,以及二级市场长线投资者需求的对冲,最终对于二级市场股价的实际影响并不会很大,可以说,解禁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袁宜说。
袁宜指出,实际上,解禁与否,或者流通盘的大小,只是会影响股票的短期供求,并不会真正影响到科创板公司的长期价值。因而对解禁的担忧,可能会产生一个价格偏离价值的向下波动,这也给长线价值资金提供了进场机会。
谈到科创板市场的作用,袁宜表示,科创板是一个支撑科创类企业发展的非常好的平台,未来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资金进入,科创板市场一方面能够起到支撑科创企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逐步实现价值发现的功能,让价值投资者获取合理的长期投资回报。
另外,袁宜认为,此次解禁也会让科创板现有的公司形成分化,这对市场来说是一个试金石,能够让投资者去区分哪些公司真正具备长期价值,哪些公司的估值可能在短期内已被显著高估。继而经过一段时间市场的检验后,有些公司的股价可能反而比解禁之前更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科创板市场,科创板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会得到更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