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大额存单火爆的背后 是银行难觅好资产

时间:2023-02-15 22:23 | 栏目:研究 | 点击:349次

  原标题:每经热评|大额存单火爆的背后 是银行难觅好资产

  每经特约评论员 蒋光祥

  又见银行大额存单热销刷屏。近日,有报道称,一些地市的居民从春节前抢到春节后,抢了快1个月还是没抢到。

  是因为大额存单利率有多高?实际上国有大行两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不到2.8%,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到3%,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大额存单利率最高在3.5%以内,但是期限则变为三年,且额度要靠抢或者附加了仅向新客户提供等条件。

  大额存单热销的同时,很多人可能忽视了另外一项数据——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022年四季度与三季度相比下降超过2万亿元,回落至2022年一季度的水平。这与去年11月后市场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回撤乃至“破净”频发密切相关。当然,这也不是银行理财产品第一次遭受冲击,自资产新规实施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甚至扎堆出现浮亏的情况并不鲜见。毋庸置疑,相当一部分本来理财产品的客户,现在被迫到大额存单市场当中来“卷”。

  虽然股市也是一个选择,但显然与大部分理财产品和大额存单客户群体的关系不大,尤其是大额存单客户,基本属于绝对的风险厌恶者,宁愿牺牲数年的流动性,来保证本金的绝对安全和一定的收益率。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不管外界怎么宣传,“保本保息”仍然是其走进银行后,脑海里首先显现的四个大字。

  保本的重要性又在保息之先,退一步说,只要收益率强于活期,这类群体可以接受收益率的一低再低。但对于本金的亏损,绝无从情感上接受的可能。特别是对于收入来源已经受限,对“老本”异常珍视的老年人。

  因而,对于之前想多图那么一点收益,但却在银行理财产品那边吃了亏的中老年客户来说,没有比大额存单更好的选择了。无他,全靠“同行衬托”。并且他们还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印象不再。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额存单各期限利率下跌趋势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大部分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已经下调至3%左右,“一单难求”现象并未得到缓解的原因所在。

  除了利率不断降低,大额存单还呈现出存款期限缩短的趋势。今年新发行的大额存单以3年期和3年期以下为主,3年期以上的大额存单非常稀少。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存款利率改革的背景下,银行与储户都预计到未来存款利息还将继续下行,因而储户倾向尽早买入存款类产品以锁定收益,而银行则不太愿意用相对今后可能较高的价格,来锁定较长时间的资金成本。这也是尽管大额存单供不应求,银行却不肯多发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储户的钱对于银行来说是“负债”,而负债的成本则需要有相应收益率的生息“资产”来匹配,否则银行这笔买卖就做不下去。但现在要找能够符合银行风控标准,又可以提供丰厚收益率的资产,显然不是一件易事。遑论即便有,也架不住同业会进来把收益率“卷”低。因而,活期储蓄的成本倒还好说,大额存单发多了,其成本负担自然会让一些银行着急,所以成了限量供应的“香饽饽”。从这个角度去看,也就不难理解最近另外一个热门话题——“提前还房贷不易”,早期普遍5%乃至6%左右的房贷利率,是妥妥的好资产,还能持续20年、30年,银行自然舍不得让你提前还。这对于银行发掘出好资产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提出了真正的考验。

  总的来说,去年以来,伴随居民投资理财风险偏好明显下降的是居民存款增速显著加快,存款收益率步入下跌趋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无论是一般存款,还是大额存单的热度起来,也有自身的好处,会带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降低。同时以往那种“高息揽储”的不理性竞争也自然会销声匿迹。无论对于储户还是银行,对这些变化想必都会逐渐习惯。

.app-kaihu-qr {text-align: center;padding: 20px 0;} .app-kaihu-qr span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31px;display: block;} .app-kaihu-qr img {width: 170px;height: 170px;display: block;margin: 0 auto;margin-top: 10px;}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手机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