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11 03:32 | 栏目:研究 | 点击:683次
来源:金融投资报
相较于期待“牛市”,更值得期待的是注册制改革所带来的一个制度更加健全、市场化更加完善、开放程度更高的市场;一个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市场;一个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市场参与方诚信服务、投资者回报有保障、交易生机勃勃的市场。
■黄湘源
在市场期盼着“资金牛”更上一层楼之际,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关于新形势下资本市场要推进五大变革的建言就像一缕清风,让人们看清了事关资本市场前途命运的正确方向。
当前的资本市场正处在继科创板之后继续落实中央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战略部署的关键时刻。以创业板为例,即将接过注册制改革大旗的创业板的当务之急,无疑是吸收和消化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精华,并结合创业板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推进注册制改革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可是,目前创业板在推进改革的方案中却不仅给ST还留了一席之地,而且对尚未实现盈利的科创企业开放IPO之门的时间反而还要再推迟一年。这意味着创业板在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上不是比科创板更前进了一步,反而还有可能后退了两步。
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注册制改革新政中不难发现更多的行政审核痕迹,某些方面甚至很难说得清究竟什么是注册制什么是审核制。这固然与改革本身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旧制度所固有的合理内核基础上的推陈出新,未必等于简单的推倒重来不无关系。在某个时间段内,实行适当的新老划断也许有其必要性。不过,一边借改革的渐进性名义为改革的推而不进寻找理由,一边却又不惜为资金为王的技术性行情的突破不断地创造新的条件,这就不免有点让人寻味了。市场活跃度的这种纯技术性的提升,对于注册制改革来说,究竟是喧宾夺主,还是题中之应有之义呢?一时之间,又有谁能一下子就说得清呢?
肖钢在谈到新形势下资本市场的五大改革中,意味深长地谈到了“六个转变”,即监管取向从注重融资,向注重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均衡、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转变;监管重心从偏重市场规模发展,向强化监管执法,规模、结构和质量并重转变;监管方法从过多的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实施全程监管转变;监管模式从碎片化、分割式监管,向共享式、功能型监管转变;监管手段从单一性、强制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协商性、开放性转变;监管运行从透明度不够、稳定性不强,向公正、透明、严谨、高效转变。这“六个转变”虽然是针对监管作风来讲的,在笔者看来,何尝不可以看作是为新形势下市场根本性制度改革和政策市行情的重心定位所提供的一个具有可行性的选择指南?如果监管部门依然还是像以往一样坚持重融资轻回报,那么,更多抢在与注册制相关改革方案落地前所出台的那些交易性政策的松绑和宽松,尽管不妨美其名曰提高市场活跃度,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习惯于时不时地看一看大资金大机构脸色的一种不由自主的表现。
所谓资金为王,正是技术性牛市最基本的特征。资金为王的技术性牛市也许不难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很多投资者的账面利益变得比较好看,但是,除了有能力左右股市走势的大资金大机构外,早晚得有人去埋单。而对于散户比例占绝对多数的中国股市来说,这个买单者反正总是少不了在资金和信息方面一直处在弱势地位的散户。当前的市场气氛越牛,就越需要警惕大资金和大机构误导散户去跟风。在某种意义上,越是缺乏制度基础和业绩保障的牛市,就越是随时都有“变脸”的风险。这也正是我们宁愿要稳扎稳打地改革,也不要一夜暴富的牛市的道理之所在。
肖钢所提出的新形势下资本市场的五大改革,无论哪一条都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离开了深化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的改革,就没有资本市场生态的显著改善;离开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投资回报的改善;离开了双向开放,也就没有接轨国际的市场化发展;离开了数字化创新,也就无从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离开了监管转型,法制建设和监管水平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相较于期待“牛市”,更值得期待的是注册制改革所带来的一个制度更加健全、市场化更加完善、开放程度更高的市场;一个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市场;一个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市场参与方诚信服务、投资者回报有保障、交易生机勃勃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