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家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与净利双增长 电子等三行业“硬核”研发在加速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证券日报网 A股半年报收官,除了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等主要财务指标外,投资者还非常关注研发投入。
2020年A股半年报收官点评 | 国君策略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原创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A股半年报收官。 截止9月2日,Wind数据显示,除暴风集团(维权)(300431)及千山退(维权)
国资出手,果然涨停!昔日千亿医药大白马,如今“造假大王”!下一步何去何从? 备受关注的ST康美(维权)控股股东更换一事终于水落石出。在此前发布的停牌公告中,ST康美提到“托管及后续重组”事项,不少投资者盼望ST康美通过重组而重生。
煤炭采选震荡40个交易日下跌5.26% 有机构建议两主线布局4只标的股 来源:证券日报股市最钱线 原创 赵子强 9月3日,煤炭采选板块逆市走强,开盘稍做震荡后即开始快速拉升,在10:00左右达到最
券商上半年月均薪酬超7万?员工吐槽:前年绩效还没完全到手……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卢丹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在波动中一路上涨,作为券商从业人员,其薪酬是否也水涨船高? 上市券商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数据可以
放弃自己炒股!股民变基民,是大势所趋?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何漪 随着基金的赚钱效应不断强化,“炒股不如买基金”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股民变基民,俨然成为大趋势,买基金逐步成为中国居民投资的新风潮。 借道基金入
近期A股大盘波澜不惊,不过一些消费龙头股犹如“永动机”,依然高歌猛进。 9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只前期连续上涨、新高不断的消费类个股,特别是调味品个股,午后一度出现放量大跌,个别甚至直逼跌停。其中,生产厨邦酱油的
白酒上市公司中报“一超多强”背后:区域酒企遇内外夹击 强者恒强弱者求生趋势明显 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陈俊杰(金麒麟分析师)
市值一天蒸发500亿!“酱茅”海天味业高位跳水,食品饮料板块拉响警报,经历了什么? 刘杨 周文天 9月2日早盘,海天味业股价一度上涨至203元/股的历史高点,市值攀升至6496亿元。然而午后风云突变,截至收盘,海
9月3日,A股三大指数维持震荡运行,沪指临近午盘转跌后持续下探;深成指、创业板指临近尾盘跌幅扩大至逾1%。盘面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涨停40余家,资金防御情绪较浓。不过,白酒股逆市上扬,金徽酒涨停,洋河股份、口子窖、舍得酒业(维权)
原标题:房企融资“三道红线”针对的不只是房企 每经评论员 吴若凡 房地产融资政策“三道红线”引发了行业的热烈反响。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并且形成了重
证券时报记者 毛军 周四(9月3日),A股整体冲高回落震荡调整,上证指数失守3400点。两市成交942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小幅萎缩。日用化工、电力、煤炭等板块略显强势,种业、食品饮料、酒店餐饮等板块大幅回调。其中,6000多亿市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今年7、8月份,黑色系商品价格已经显现涨势。随着传统金九银十旺季来临,市场看多情绪依然高涨。近日,国内期货市场上铁矿石、焦炭等黑色系商品价格普遍飘红。而在现货市场,焦炭第二轮涨价也正持续推进。 焦炭第二
原标题 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外资加仓成为趋势 □本报记者 张勤峰 罗晗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之一,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中国金融业
原标题 消费股估值“贵”渐成机构共识 □本报记者 吴瞬 长期来看,把核心配置瞄准消费板块,市场的分歧不大。但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消费板块不断创出新高,部分个股面临估值“贵”的现实问题。同时,消费股估
原标题 机构看好“两新一重”优质标的投资机会 □本报记者 薛瑾 实习记者 王方圆 上市险企中期业绩日前披露完毕。从投资收益上看,多家上市险企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业内人士指出,其实险企一
原标题:车险综合改革9月19日正式施行数亿车主齐享“降价增保”红利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韩宋辉 ○编辑 陈羽 银保监会官网3日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自9月19日起开始施行。 意见
原标题:服贸会“红包”预告:一批对外开放新政策将首次发布 来源:上海证券报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即将拉开帷幕。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一批对外开放
据券商调研显示,分散染料价格继8月初上调后,9月3日继续上涨。以分散黑ECT300%为例,大品牌出厂价格从28元/公斤上涨至32元/公斤,上涨14%。 华创证券指出,近期染料核心中间体间苯二胺涨价,染料下游恢复预期将逐步明朗。考
⊙周健 ○编辑 邱江 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让集装箱运输价格在4个月内整体上涨接近50%,个别航线运价甚至翻倍上涨。然而,在运力过剩、需求不明的背景下,如此高运价还能持续多久? 需求火爆推高集运价 被问及7、8月份集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