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蚂蚁集团300亿美元IPO之后 中国资本市场将掀起怎样的巨浪?

    发布时间: 2020-08-25 20:52首页:主页 > 研究 > 阅读( 372 )

      原标题:观察|蚂蚁集团300亿美元IPO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将掀起怎样的巨浪?

      来源: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北京,记者 高倩),港交所做出同股不同权制度改革后的第二年,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果断选择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如今在上交所成立三十周年、科创板满一周年之际,从阿里集团走出来的蚂蚁集团选择彻底拥抱中国资本市场,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

      8月25日,蚂蚁集团向港交所及上交所同步递交上市招股文件,拟在A+H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897亿股(绿鞋前),意味着将发行不低于30亿股新股。此外,本次A股发行可引入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最高不超过15%。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拟在10月份进行A+H上市,可能募资至多300亿美元,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市场条件允许,此次IPO规模为300亿美元,将取代沙特阿美290亿美元的IPO,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不过,无论最终的数字定格在多少,都不会影响到蚂蚁集团这次超大型IPO的地位和意义。

      如果将蚂蚁集团比喻为一只巨鲸,它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周遭的海洋生物。同样,这次IPO,蚂蚁集团也将掀起资本巨浪,券商、资本市场都被卷入其中。

      全球最大IPO

      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来头似乎都不小。追溯最早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还是2006年的工商银行,它是内地首家两地同股、同价、同步上市的企业,彼时创下首次公开发行集资额居全球之最的纪录(约募资219亿美元)。之后国有六大银行均采用这种方式上市。

      回到蚂蚁集团,它虽然不是第一家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却有极大可能同样成为全球最大的IPO。有数据显示,从全球已有的IPO募资情况来看,蚂蚁集团以300亿美元的金额位居第一,打败沙特阿美的294亿美元。

      由此来看,蚂蚁集团将成为今年以来最大的吸金巨兽,而这也将会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一系列连锁影响。

      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TMT企业IPO数据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内地TMT企业IPO数量较2019年下半年的74起下降至55起,同期融资总额也从约1553亿元下降至约972亿元。

      其中,前三大募资企业,分别是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京东集团(275亿元)和网易集团(221亿元),以及科创板上市的华润微电子(43亿元),共募资539亿元,占总募资金额的55%。而蚂蚁集团预计募资金额更大,高达300亿美元(约为2076亿元),远超2019年下半年和2018年下半年募资额中位数(1617亿元)。

      那么,蚂蚁集团的全球最大IPO,会不会影响到下半年其他公司的募资呢?

      “影响不大,”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因为)现在整体资金充裕,蚂蚁集团的融资,战略投资者占比应该会较大,对市场直接冲击不大。”业内人士张怡文也给出明确答案,“不会。今年资金环境整体比较宽松,市场上并不缺钱。”

      不过,蚂蚁集团的IPO,势必会对两地资本市场产生冲击,尤其是刚满一岁的科创板。

      “蚂蚁上市后必然纳入科创50指数,将成为科创板的风向标。类似主板的中石油与创业板的东财。”张怡文说道。

      王骥跃也认为,蚂蚁集团上市,在科创板属于绝对领先地位,未来在科创指数中的权重也大,上涨下跌都会对指数有较大影响。而且短期内,可能很难有相当体量的公司再上科创板了,京东数科和吉利汽车都还有差距,中芯国际也相对小很多了。

      相比而言,在港交所,有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网易在,蚂蚁集团的体量不至于这么显著,对指数影响也会小一些。

      数亿元上市费用

      一位曾参与过中港美三地IPO的前券商从业者江彬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蚂蚁集团)这么一个案子,一个投行可以吃十年,直接负责的团队可以退休了。”王骥跃也表示,“这个案子能有几个亿收入。”

      蚂蚁集团IPO,之所以如此受关注,就是因为它是一场真实又壮观的“造富运动”。蚂蚁集团7月官宣两地上市消息时,网传公司整个办公楼都沸腾了,更有人直言是“财富自由的声音”。另据未经官方证实的员工持股平台的统计数据,这次IPO可能诞生60位亿万富翁。

      相比起直接受益的股东们,券商、投行等一次性参与的中介机构也会从蚂蚁集团IPO中收益颇丰。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蚂蚁集团计划在科创板募资480亿元,中金和中信建投为联席保荐人。而在香港,蚂蚁集团则聘请了中金、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负责上市事宜。

      翻看阿里香港上市的信息,公司发行5亿股新股,发行价每股176港元,募资880亿港元,承销费率为0.25%,其需要支付的承销费用为2.20亿港元。如果超额配售7500万新股全部行使的话,募资1012亿港元,全部承销费用达到2.53亿港元。

      此外,据瑞恩资本计算,2.20亿港元的承销费用,再加上其他上市费用,阿里的上市费用在4.43亿港元左右。加上超额配售部分,则全部上市费用高达4.76亿港元。

      本次IPO,蚂蚁集团预计两地共募资300亿美元,如果按照0.25%的承销费率计算,需要支付的承销费用为0.75亿美元(约为5.18亿元)。该数字已经超过阿里香港上市的全部费用。其中在A股市场,如果按募资480亿元来计算,承销费用为1.2亿元。

      多位采访对象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每家券商的承销费率是可以“砍价”的,再加上承销股票规模、股票定价、超额募资等影响因素,会导致蚂蚁集团最终的承销费用有变化。

      具体到承销费用,这些中介机构也处于竞争状态。像阿里香港二次上市时,全球发行5亿股普通股,共计有44家券商参与承销,其中中金、瑞信承销占比达到32.0%、25.5%,也意味着两家合计吞下1.22亿港元的承销费用。

      而对于能拿到大IPO案子的中介机构来说,短期内通宵达旦工作是逃不掉的。“对于投行来说,处理这种案子属于战斗状态的,几个月的持续战斗,通宵达旦肯定是有的,但是也不至于连轴的通宵达旦。”王骥跃说道。

      在张怡文看来,蚂蚁集团这种项目估计投行所有人都要参与,最后论功行赏。不过对于大券商来说,资源其实并没有完全倾倒。

      “投行会集中优势兵力战斗,但是也不能荒废其他项目。相对来说,这类项目的工作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因为结果是确定的,投行工作的影响并不大,只是因为体量大,体力活会多一些。”王骥跃谈到,“而对于中金和中信建投这样的券商来说,全年投行收入是有几十亿的,是一个大单需要重视,但不能只吃这一单。”另外,来自中信建投的内部人士吕思也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并不是全动员状态,毕竟还有“很多其他项目”。

      对于没有参与其中的中介机构,也非常希望后续有机会“抱大腿”。

      “(蚂蚁集团上市)跟我们中小券商关系不大,保荐也不会找我们,后面减持、质押各种业务也够呛。我们现在在努力争取合作。”某券商从业者周强向《科创报日报》记者描述该行业生存状况。而他所说的合作,是指证监会最近发布的《证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试行)》,这似乎为“抱大腿”提供了可能。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腾讯与招商证券已经取得合作,而蚂蚁集团还未与券商合作。

      至于蚂蚁集团会与哪些券商合作,周强分析认为,它可能会优先选择在金融科技方面领先、服务能力强的券商或有合作基础的券商,而且有可能采用分批合作的方式。比如,华泰证券、中金、中信建投、德邦证券等。考虑到蚂蚁集团的部分重心在向上海迁移,上海本地的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机会也很大。另外,杭州本地的浙商证券财通证券也不排除有合作机会。

      新规定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但何时能轮到中小券商,身在其中的从业者似乎心里也没底。

      IPO大年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与此同时国际局势也充满不确定性,但这样的复杂背景并未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表现,这也意味着券商的收入有了保障。

      张怡文直言,“今年是IPO大年,每周都有上市的,全年估计大几百家。投行今年年终奖都会很乐观,特别是中金和中信建投。”中信建投刚发布的2020年中报数据显示,其利润达到45.88亿元,同比增长95.91%,远好于去年同期。王骥跃也同样认为,今年是IPO大年,而且8月份以来已经发行80家公司。

      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证实了这一点。2020上半年IPO相关数据显示,有118只新股在A股上市,融资总额达1393亿元,分别增长了84%和131%。值得关注的是,上交所以73起IPO数量排在全球首位,1117亿元的融资金额在全球排名第二。其中,沪市主板有27起IPO,融资金额为609亿元,科创板有46起IPO,融资金额为508亿元。同期,香港总共有64家新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到875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2%。

      资本市场如此活跃,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王骥跃认为,今年整体上资金充裕,而且是全球范围的资金充裕,更多公司上市融资也正常。另外,资本市场出现科创板这样的增量板块,而去年上半年还没有科创板公司上市。加之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公司上市审批节奏也加快了。“中国进行注册制改革,本身是要加大直接融资比重,让资金直接支持到实体经济 。”此外,美股挂牌公司到香港二次上市,这块去年也没有。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此前也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上半年A股IPO保持活跃,特别是科创板开局良好,总体符合预期,试点注册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同时,新证券法的推出以及创业板改革的有序推进,也为中国企业的上市活动提供了助力。

      对于资本市场的全年表现,普华永道预计,全年A股多层级资本市场获得IPO企业数量将有望超过300家,融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同时,香港市场全年预计将有180家企业上市,全年融资总额或将介于2300亿港元至2600亿港元之间。年内,香港交易所将有望再次跻身IPO全球前三甲。

      不过,各大公司是否要加入到这场资本洪流里,还要自己定夺。“上市这事,越早越好,谁知道窗口期能持续多久,符合条件了就要去上。”

      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像A+H这样的上市方式,因为涉及到两个市场定价的问题,还是更适合大公司。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六大行,以及如今的蚂蚁金服,上市规模都较大。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怡文、江彬、吕思、周强均为化名)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2020-08-25/doc-iivhuipp0655233.s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