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出现了阶段性波动。反映在A股市场,近期农业种植板块上市公司股价走势波动也较大。
那么今年粮食丰收有保障吗?粮食价格上涨会持续吗?前期社科院预测“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是真的吗?针对这些热点问题,8月2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当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的有关情况,一一回应市场关注,释放重要信号。
信号一:秋粮丰收有基础,关键时间点在8月底9月上旬
目前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不错,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但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占全年粮食比重的四分之三。因此,秋粮情况对于实现年度目标十分重要。
潘文博介绍,初步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2.84亿亩,增加了500多万亩。从地区来看,除个别地区外,秋粮大省像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主产省作物的长势都是这几年中较好的一年。
潘文博也表示,目前距秋粮丰收还有40天左右,这段时间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实际上也是灾害多发易发期。最担心的就是8月底、9月上旬的台风。
“因为这时候刮台风,正好是作物头重脚轻的时候,作物已经灌浆了,玉米穗很大,水稻穗很大,如果这时候刮台风,和小苗的时候不一样,容易造成倒伏,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潘文博表示,下一步,农村农业部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实现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信号二:粮食消费需求平稳增加,市场供给有保障
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22.4元,环比涨0.2%,同比涨1.7%,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
唐珂表示,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
“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全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唐珂说。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据介绍,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玉米库存虽然消化较快,但市场供给有保障。
消费方面,今年受疫情影响,口粮居家消费增加,但外出消费有所减少,在消费总量上变化不大;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后,玉米饲用和深加工消费恢复势头良好,但实际需求的增加量也是较为平稳的。
“一些消费者出于防范风险的心理多买点儿粮油,一些贸易商和农户出于看好后市的预期适当多囤点儿粮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避免跟风,防止保管不善造成浪费,也防止后期价格波动下跌带来损失。”唐珂提醒。
信号三:我国大豆产需缺口逐年加大,下半年进口将量增价稳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布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占到了2500万吨。经过舆论发酵后,这一消息让不少老百姓忧心忡忡。
对此,潘文博表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人均占有量是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多年的粮食丰收,库存是充裕的,价格总体平稳。
国际上粮食一般是指谷物,主要是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在我国,目前稻谷供求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供求结构已经趋于合理。即便按照社科院专家测算,“十四五”期末我国谷物进口2500万吨,也就占我国粮食产量的4%,100减4,我国谷物自给率还能达到96%以上。这就说明我国的谷物自给水平能够做到基本自给。
但潘文博也指出,我们国家的粮食供需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而且产需缺口逐年加大。适度进口也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数据看,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增加,当前价格小幅上涨。据海关统计,1-7月累计,我国进口大豆5514万吨,同比增加了17.6%,其中7月份进口大豆1009万吨,同比增加了16.8%。7月份,山东地区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每斤1.62元,环比涨1.6%,同比涨2.5%。
对于今年后期,唐珂表示,北美大豆陆续丰产上市,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自美国进口大豆有望继续增加,预计下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价稳,下游豆粕、豆油供应有保障。国储拍卖大豆陆续供应市场,再加上新豆即将上市,市场供应持续增加,预计国内大豆价格将高位回落。
信号四:玉米价格处于合理区间,不宜持续囤粮看涨
我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始终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保障供给。今年春节后,国内玉米价格保持上涨走势。从5月28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启动以来,持续高成交、高溢价,玉米市场价格继续走强,甚至可以用“火爆”这个词来形容。目前,东北、华北的玉米平均收购价已分别达到每吨2150元和2400元左右,比年初上涨约30%,短期涨幅较为明显,同比涨幅也将近25%。
唐珂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提高,玉米下游需求向好,同时随着临储玉米拍卖接近尾声,资本炒作和非理性的囤粮加剧,共同拉动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唐珂说,但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水平低于2014年每吨2240元的临储价,也低于此前的市场价历史高点,仍属于恢复性上涨。粮价适当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提高来年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对于玉米市场形势,农村农业部有两大判断:一是玉米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大体处于合理区间。二是当前玉米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后期价格将逐步趋稳。
唐珂表示,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加上全球玉米总体宽松,我国玉米及大麦等替代品进口增加。预计全年玉米市场供给总量充足,价格有望趋于平稳。建议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好购销节奏,不宜持续囤粮看涨。
信号五: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麦供给,不会持续涨价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小麦丰产了,但是收购价格还有所上涨。7月底,主产区小麦收购均价普遍上涨至每斤1.12-1.22元,比开秤初期高了大约2到6分钱。比去年同期高了3到8分钱。
对此,唐珂表示,从当前我国小麦市场供需的总体形势看,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麦供给问题,小麦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一是我国小麦连续多年丰产。二是小麦库存充足。
唐珂分析,小麦价格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主要是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地区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一些饲料企业增加小麦的采购,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市场看涨的预期就增强了,部分农户和贸易商惜售的心理又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后期,随着玉米价格企稳,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实际上,8月份以来,山东等地的小麦价格已经止涨趋稳。
信号六:对粮食价格略有上涨,社会应该有个接受程度
在发布会上,两位发布人诸多问题都围绕农产品价格展开。事实上,农产品价格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引发市场关注。
唐珂以前期鸡蛋的价格低位反弹为例,表达了对农产品涨价的看法。他说,鸡蛋价格低位反弹引发高度关注,有媒体报道,鸡蛋太贵,吃不起。但其实,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鸡蛋的价格很低迷,鸡蛋批发均价每公斤8元左右,算下来批发价每个鸡蛋不到6毛钱,早上一般都是一个鸡蛋,最近这十年,这个价格其实基本上没怎么涨。但与此同时,饲料、养殖成本不断上升。“所以在这里我要呼吁各方理性看待农产品价格的正常波动,价格的合理上涨有助于激励生产供给,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潘文博也表示,90年代初咱们国家实施的小麦保护价收购,混合麦是六毛九,白小麦是七毛一,现在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最高1.18元,都没涨到两倍。
“从我的角度,我们社会应该能够接受粮价一定程度的波动,不是说上涨,而是应该回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潘文博说,90年代初,一袋化肥50块钱,现在是100块钱,粮食生产成本也上涨了。所以,对粮食价格略有上涨,社会应该有个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