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元正在走下坡路吗
美元近期的急剧贬值让人不禁为其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感到忧虑,毕竟除了美联储眼下实施的激进货币宽松政策(可能进一步腐蚀这一世界主要法定货币)之外,金价和通胀预期也在不断上升。
但套用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来形容:有关美元提早消亡的报道都被过分夸大了。美元近期的疲软是由短期周期性因素驱动的,只不过从长远来看情况会更加复杂:美元同时具备多个可能会或不会随时间推移损害其全球地位的优点和弱点。
短期内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随着美国将日益庞大的预算赤字货币化,美联储的做法看起来比大多数其他主要央行更为宽松。
美元一般都会在人们乐于追逐风险的情境下走弱,反之亦然。这也是其汇率在2到3月份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达到高点,又随着市场气氛的恢复而从4月开始下跌的原因。此外美联储与其他央行货币掉期协议的启动缓解了美元的流动性不足,而正是这种不足在危机初期推高了汇率,到如今全球大量涌现的美元又开始向其施加下行压力。
此外,欧洲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遏制新冠病毒方面的成效高于美国,意味着它们的经济复苏可能会更稳健。而美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失误以及相关经济脆弱点,则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疲软。
此外我们还必须再次指出,在疫情大流行暴发之前,美元名义和实际汇率(排除通胀因素后)自2011年以来已经升值了30%以上。鉴于美国外部赤字不断增加,同时利率水平并未高到足以吸引资金流入来为其融资,美元贬值对于恢复美国贸易竞争力是必要的。同时美国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的信号也表明,它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重获外部竞争力。
但如果V形复苏被拖成了软弱无力的U形复苏(更别提二次探底了),又如果第一波疫情未能得到控制而第二波疫情在有效疫苗问世之前扼杀了复苏,那么即使在短期内美元也可能再度走强。
而从中长期来看,依然有多种因素有助于维护美元全球主导地位。美元将继续受益于一个基础广泛的灵活汇率制度、有限的资本管制以及深厚且具备流动性的债券市场。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任何明确的替代货币可被用作广泛的价格尺度、支付手段和稳定的价值存储。
此外,尽管被疫情蹂躏,但美国大概2%的潜在年增长率依然高于其他大多数(增长接近1%的)发达经济体。美国经济在诸如科技、生物技术、制药、保健和高等金融服务等诸多先进行业中仍然保持着活力和竞争力,而这些行业都将继续吸引国外资本的流入。
任何尝试取代美国地位的国家都必须自问,是否真的想构建一个坚挺的货币以及随之而来的庞大经常账户赤字,以满足全球对安全资产(政府债券)的需求。对于欧洲、日本或中国来说,这种情况似乎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强劲的出口才是这三者的关键经济增长因素。在当前情况下美国可能会维持其“过度特权”,继续成为私人和公共投资者希望在其投资组合中配置的安全长期债务的发行国。
那么问题就在于,哪些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破坏美元的全球地位?
首先,如果美国继续将庞大的预算赤字货币化,进而助长了巨大的外部赤字,那么激增的通胀最终可能使美元贬值并削弱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在美国目前的经济政策组合之下,这方面的风险其实是在不断增大的。
另一个风险是美国丧失其地缘政治霸权,这是许多国家一开始使用美元的主要原因之一。将霸权国家的货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做法自古有之,16世纪的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18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的英国都是如此。如果未来几十年真成了许多人所说的“中国世纪”,那么美元可能会随着人民币的逐渐升值而贬值。
而借助贸易、金融和技术制裁的美元武器化可能会加速这种转换。即便美国选民在11月选出一个新总统,但这种政策很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而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以及盟国都已经在将自己手中那些容易遭到制裁或扣押的美元资产多样化。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为其汇率引入更大的灵活性,逐步放宽一些资本管制,并建立更深厚的债务市场。它已经说服更多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将人民币用作价格尺度、支付手段和包括外汇储备在内的价值存储,也正在西方主导的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系统(SWIFT)之外构建一个替代方案,并致力于创建一个最终可以实现国际化的数字人民币。其本国科技巨头正在创建庞大的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且可以套用到其他国家的本币上。
因此尽管美元当前的地位无忧,但在未来几年和几十年中必将面临重大挑战。中国模式已经吸引了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科技和地缘政治力量将使其货币扩散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
(作者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NourielToday.com网站主笔。版权:辛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