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4月7日,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综合考虑财政可持续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的需要,平衡好“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着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落实机制,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欧文汉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第一,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第二,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第三,要突出强化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第四,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的比例提高到100%,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第五,继续清理收费基金。
近期召开的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减税降费作出部署。其中,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上述政策加上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超过5500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政策服务主管合伙人马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是我国走出疫情冲击,经济继续复苏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释放了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更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积极信号。这些减税降费政策既包括此前部分应对疫情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例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还包括加大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持续减负的新举措。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提供持续性的帮助。”马龙说。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我国减税降费是以大规模、普惠性为主要特征,今年是以实体经济、重点行业作为减税政策的着力点,在保就业、惠民生、促发展方面的针对性更强,充分体现了减税降费政策在兼顾经济和社会稳定协调发展方面的关键性作用。
“这不仅可以有效克服过去减税降费重点立在当前的短期效应,也有利于让减税降费政策着眼于‘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远期效应,让减税降费政策外延更加惠及全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张依群说。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文件发布。4月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明确了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据测算,实施这项政策,预计可在去年减税超过36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
这一制度性安排,是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