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碳中和离不开这个新材料 这些上市公司“钱”景不错

    发布时间: 2021-04-09 21:59首页:主页 > 研究 > 阅读( 300 )

      碳中和离不开这个新材料,这些上市公司“钱”景不错

      王乔琪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用于吸附、催化的新材料——分子筛渐受关注。

      日前,在建龙微纳第七届分子筛技术和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气体行业协会、国内知名气体装备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位嘉宾齐集,共同探讨分子筛在能源化工与环境领域的应用。

      据介绍,分子筛吸附剂是通过物理吸附,“筛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气等成分,从而达到提纯目标气体的目的。由于分子筛具有吸附能力高、选择性强、耐高温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空气分离与净化、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目前碳中和的可行性技术共有四大路径,分别为能源转型、碳捕捉与利用、低碳生活、植物碳汇。”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气体协会团体标准委员会主任刘应书在论坛上介绍,上述技术路径均可寻觅到分子筛应用的场景。其中,碳捕捉与利用方面是运用分子筛吸附剂、催化剂收集、储存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工业碳减排与利用;植物转化方面则是运用沸石保水剂、修复剂固定水分等进行土壤保湿和修复,从而达到沙漠固水造林、盐碱地修复等。

      数据显示,全国钢厂每年共需要13万吨制氧分子筛。此外,在制氢领域,分子筛不仅可以用于各类工业含氢尾气中氢气的回收提纯,也有助于减轻尾气排放或尾气直接燃烧引起的环境污染。

      除了上述领域,分子筛在核能利用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据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刘志辉介绍,分子筛作为一种无机离子交换剂,具有抗高辐射性、耐机械、热和电离稳定性等优点。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中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过程就用到了分子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据预测,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不断壮大,2020年-2025年全球分子筛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65%,将在2025年达到43.90亿美元。

      在这一细分赛道上,目前已有一些上市公司具备相当的实力。

      建龙微纳

      作为国内分子筛龙头企业,公司研发的分子筛产品在医疗保健、清洁能源、工业气体、环境治理及能源化工等领域均有应用,多项产品已实现进口替代。

      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3%;净利润约为1.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10%。截至2020年底,公司年产分子筛原粉31000吨、分子筛活化粉3000吨、成型分子筛20000吨、活性氧化铝5000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吸附材料的生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

      除了制氧、制氢领域外,在后续产品储备方面,目前建龙微纳已完成了环境治理领域用的“烟道气脱硝分子筛、柴油车尾气脱硝分子筛催化剂”,能源化工领域用的“煤制丙烯分子筛催化剂及吸附剂、煤制乙醇分子筛催化剂”等多项产品的技术储备。

      昊华科技

      公司主营业务板块包括氟材料、特种气体、特种橡塑产品、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服务等。公司所属西南院长期从事含碳(CO2、CO、CH4)工业尾气净化、分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技术优势明显。西南院在二氧化碳处理方面技术储备丰富,“提纯二氧化碳装置”已有部分市场业绩,实现商用。

      华特气体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特种气体及相关设备供应商之一,公司特种气体产品有230多种,已实现六氟乙烷、四氟化碳、光刻气等20多种产品的进口替代,产品出口到5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的“一种氨气的纯化系统”专利获得第七届广东省专利奖金奖,该系统能够利用分子筛对含杂质的氨气进行吸附纯化,实现氨气纯化程度达99.99995%以上,突破高纯氨气纯化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特种气体国产化。

      齐鲁华信(新三板)

      公司主要生产石油化工催化分子筛、环保催化分子筛,产品应用于炼油、石油化工、天然气、汽车制造等行业,是中国石化等大型催化剂企业和国际石油化工巨头的长期合作对象。

      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收5.56亿元,较上年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6360万元,同比增幅达到18.56%。去年公司销售石油化工催化分子筛产品和汽车尾气治理新材料产品共计 1.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

      据悉,汽车尾气治理新材料是公司下一步重点发力方向。公司此前公开发行募资2.3亿元,主要投向“2000吨汽车尾气治理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公司计划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打造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尾气治理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实现进口替代。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21-04-09/doc-ikmxzfmk5934781.s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