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销量逆势跌4成毛利率新低 回科创板的吉利"科"在哪?

    发布时间: 2021-04-16 14:17首页:主页 > 观察 > 阅读( 297 )

      日前,吉利汽车发布2020年度报告详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下降5%,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下降32%,业绩继2019年后再次下滑。公司期末总资产1108.2亿元,与2019年末相比基本稳定。

      早在上个月23号,吉利汽车就已在《业绩演示材料》中披露了全年的主要经营数据和业绩情况。

      作为科创板首家过会的整车公司,投资者更关心的是,这份年报透露出哪些新信息, 更重要的是,即将在科创板再次上市的吉利汽车“科含金量”到底几何?

      电动车销量逆势跌4成 车型无一进入热销榜

      2005年,吉利汽车便在港股上市。2020年6月,公司官宣推进科创板上市;同年9月,上市申请正式获得通过。

      对于为何选择在科创板再次上市,有分析认为相比主板市场,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估值相对较高,能在相同情况下获取更多的融资。

      不过,吉利汽车作为传统整车制造厂商,是否具备科创板所强调的足够“科技”属性,似乎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对于吉利乃至所有整车制造企业而言,具备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等高科技属性的电动车,其产品水平和销量如何是决定公司“科含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最新年报显示,2020年,吉利汽车全部研发支出37.38亿元,占当年921亿元营收约4%,处于同行业中等水平。其中,计入无形资产的资本化研发成本为31.50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绝大部分。而较高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能够尽可能减少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

      对于高资本化率的原因,公司解释由于大多数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是针对现有产品尚未使用的新技术,因此对大部分相关开支进行资本化,并且仅在使用该技术的产品投放市场后摊销。

      然而,从现有销量来看,科含量更高的电动车似乎恰恰是吉利的“短板”。

      2020年,吉利汽车完成新能源汽车销售6.8万辆,相比2019年11.3万辆大降40%,而同期国内电动车销量则同比增长9.8%。

      分车企看,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最近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进入前十行列。

    国内新能源汽车Q1畅销车企国内新能源汽车Q1畅销车企

      分车型看,吉利旗下也未有一款新能源车进入排名前十的畅销车型。销量相对较好的帝豪EV,1-3月累计销售2059辆,而曾被寄予厚望的几何A,前三个月仅售出674辆,与市场热销车相距甚远。

    国内新能源汽车Q1热销车型国内新能源汽车Q1热销车型

      去库存让利经销商 毛利率频创新低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乘用车销量1928.8万辆,同比下降6.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10.9万辆,同比增长9.8%。

      同期,吉利汽车完成汽车销售132.02万辆,同比下降约3%,刚刚达到132万辆的销售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68142辆,同比大跌约40%。

      车市低迷之际,吉利开启了去库存之路。2019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48.2亿元;而到2020年末,该数据降至36.9亿元。

      让利经销商是去库存促销售的重要手段。公司在年报中表示,毛利率受年內全国实施封城,以及向经销商提供较高折扣及优惠措施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车毛利率下滑的情况早在疫情出现前就已出现。2019年,公司毛利率从2018年的20.18%降至17.37%,2020年进一步降至16.0%。

    吉利汽车近十年毛利率变化吉利汽车近十年毛利率变化

      实际上,吉利汽车近年来毛利率、净利润均呈现下滑态势,也是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上交所问询函中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对此,吉利汽车在回复函中解释称,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主要受汽车销售业务波动的影响;整体毛利率的降低,则是由于汽车销售业务成本中,制造费用占比逐年提高。

      对外收购以及每年推出的新车型、改款车型增加的机器设备,固然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但不可否认,销售增长疲弱,特别是电动车产品缺乏竞争力,也是吉利盈利能力连年走弱的重要因素。

      就在昨晚,吉利旗下全新智能纯电品牌——极氪发布会举行,并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型极氪001,售价区间28.1万-36万元。这一定价也意味着将直面特斯拉Model 3、蔚来ES6、比亚迪汉等强势对手的竞争。

      吉利能否依靠推陈出新,在“科含量”更高的电动车领域实现逆袭,我们拭目以待。

      (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昊)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observe/2021-04-16/doc-ikmxzfmk7174546.s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