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超华科技缺席半导体狂欢背后:大股东执着减持6% 家族企业注入90后血液

    发布时间: 2021-06-21 14:33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 341 )

      原标题:超华科技(维权)“缺席”半导体狂欢背后:大股东执着减持6% 家族企业注入90后血液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林坚 陈锋 北京报道

      继维持了一个月涨势之后,A股半导体及元件板块于6月17日再度上演了一次全面狂欢,成为资金流入最多的概念板块,近20只芯片股涨超10%,这令投资者震撼不已。不过,在一众上涨的半导体股中,也有极个别脱队的选手,譬如超华科技(002288.SZ),该公司股价跌幅近3%,令投资者错愕。

      下跌的原因或与公司16日晚间发布的股东减持公告有关。原持有12.30%股份的公司第二大股东股份降至9.62%之际,再度发起了新一轮减持,预计减持份额占公司总股本的6%。

      在投资者认为股东减持消息将在二级市场继续带来消极影响之际,超华科技在17日晚间发布了扭亏为盈的半年报预告,带来可喜消息。6月18日,超华科技股价并未承压,而是出现上涨,涨幅达6.7%。

      股价起伏背后是超华科技股东减持频繁,业绩波动明显,高层年轻化等情况的存在。带着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华夏时报》记者于6月18日向该公司发去正式采访函,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告诉本报记者,“会查看下采访函”。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得采访回复。

      第二大股东执着减持6%目标

      6月16日晚间,超华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常州恒汇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原名为常州京控泰丰投资中心,下文简称“常州恒汇”)及其一致行动人西藏五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西藏五维”)函告,因经营管理需要,常州恒汇(占公司总股本的9.62%)及西藏五维(占公司总股本的1.96%)拟视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55,898,62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

      同时,超华科技还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期限届满》的公告。据公告显示,2020年11月20日,超华科技披露了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常州恒汇的减持公告,自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常州恒汇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超华科技股份不超过55,898,62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

      在这六个月内,常州恒汇以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495.41万股,此次减持价格区间为6.17——9.75元/股,套现约1.54亿元。据上述公告显示,减持前常州恒汇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14,551,835股,占总股本比例12.30%,此次减持后持有股份89,597,712股,占总股本比例9.62%。

      需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11日至3月16日,为满足常州恒汇管理的需要,由常州恒汇向西藏五维通过4笔大宗交易进行转让了18,237,623股(占总股本的1.96%),因常州恒汇与西藏五维系同一实际控制的主体,故互为一致行动人。

      不难发现,继去年减持计划期满之后,常州恒汇再度开启了相似内容的减持计划,均是“减持超华科技股份不超过55,898,62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而记者查阅往年减持公告发现,该减持计划从2019年2月便已经开始,彼时,常州恒汇还是常州京控泰丰投资中心(下文简称“常州京控”),持股比例占超华科技总股本的 15.03%。

      据超华科技最新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常州恒汇为超华科技第二大股东,而超华科技第一大股东为持股18.43%的梁健锋,第三大股东为持股3.51%的梁俊丰。据年报显示,梁俊丰和梁健锋为兄弟关系,同为超华科技实际控制人。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9以来,梁俊丰持有超华科技股份由11.70%降至3.51%。

      就在公司6月16日发布股东减持公告的次日,也就是6月17日晚间,超华科技发布了今年半年报的业绩预告。据该公告现实,超华科技预计2021年前二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0万元-7000万元,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698元至0.0751元。

      或受上述消息刺激,超华科技结束17日跌势,6月18日开盘,股价便开始飘红抬升,截至当天收盘,报收7.17元/股,涨幅达6.7%。

      据天眼查APP显示,超华科技一家专业专注生产单面线路板、自产板材覆铜板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CCL、PCB及其上游相关产品电解铜箔、专用木浆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于2009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

      有投资者曾质疑超华科技无芯片概念,对此也在互动平台上提问了超华科技,对此,该公司曾对投资者回复称,公司参股公司芯迪半导体作为全球领先的G.hn芯片设计公司之一,为“智慧家庭”与“智慧城市”提供集成电路芯片及核心软件,产品覆盖电信、充电桩、智能家居等领域。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华科技股价累计涨跌幅为-5.4%。截至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在册股东总计59371户,相比上一季度减少1127户,降幅为1.86%。

      业绩波动明显

      除重要股东陆续减持,引发投资者不满,本报记者发现,超华科技的业绩近几年较为波动。2018年至2020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26.34%,-46.39及16.03%,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14%,-5.18%及-3.29%;与此对应的是,公司负债率开始增高,近三年分别为43.85%,50.55%与58.3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1.72亿元,0.17亿元及0.63亿元,掉到1亿元以下区间。

    图为超华科技相关财务指标的增幅情况图为超华科技相关财务指标的增幅情况

      超华科技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78亿元,同比下降3.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6.89万元,同比增长16.0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45.96万元,同比增长278.75%。

      年报显示,2020年下半年,受益于5G、新能源汽车、IDC、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快速发展,铜箔、覆铜板需求旺盛,铜箔加工费连续提涨,带动超华科技净利润大幅增长。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超华科技净利润4558.89万元,同比增长738.98%。

      记者注意到,超华科技去年启动了定增项目,强化PCB业务。据悉,超华科技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亿元(含本数)。而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拟将全部用于年产10000吨高精度超薄锂电建设铜箔项目、年产600万张高端芯板项目、年产700万平方米FCCL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根据公告,公司预计锂电铜箔项目达产后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8.00亿元,净利润为 1.2亿元,高频高速覆铜板项目达产后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7.38亿元,净利润为0.62亿元,挠性覆铜板项目达产后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 7.85亿元,净利润为0.59亿元。

      有业界观点表示,这三大项目建成以后将大大增强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从而提高公司的行业整体竞争实力。而对于定增募资的具体进展,日前,超华科技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募集计划已通过公司股东大会,目前正全力推进项目进度。

      “新鲜血液”正在注入这家已上市12年的上市公司。记者注意到,公司高管层现在多为90后,包括梁伟、梁宏、梁杰与曾庆生等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梁宏,男,1991年1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总裁;兼任超华科技股份(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深圳市前海超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深圳超华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梅州客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梅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梅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主席、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历任惠州合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梁伟,男,1991年2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现任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副总裁、采购部总监;曾就职于公司总裁办公室。

      梁杰同,男,1991年1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现任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监事、公司市场总监;兼任惠州合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州泰华多层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曾任惠州合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广州泰华多层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农业银行南海分行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梁健锋与梁宏为父子关系,为一致行动人,而梁俊丰与梁伟为父子关系,为一致行动人。

      此外,本报记者联系上的证券事务代表曾庆生也为90后。去年9月28日晚间,超华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意聘任曾庆生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公开资料显示,曾庆生,男,199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曾就职于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6月任职于公司证券部。

      业界人士告诉记者,需要大刀阔斧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公司,要有改革的魄力,这对高管的经历经验要求比较高。

      结合公开资料,记者发现近两个月内并无机构对超华科技进行调研。那么,“新鲜血液”的注入,能否助力超华科技再攀高峰,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1-06-21/doc-ikqciyzk0908402.s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