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APP
本文核心看点:
1.政策支持和资本推动使得更多小型创新药企加入研发竞争中,恒瑞的优势不再明显;
2.药明康德(维权)不仅有订单执行收入,还能获得股权投资的收益,这种模式要好于恒瑞的自研模式。
年初以来,恒瑞医药的股价走势颇为低迷。这家国内创新药总龙头在仿制药集采的打击下,自年初至今累计下跌了超过25%,市值跌到4500亿之下。而国内医药外包领域的龙头则获得了市场的追捧,年初至今涨幅超过了40%。7月1日,药明康德的股价大涨7.29%,市值超过了4800亿元,完成了对恒瑞的赶超。
从表面上来看,二者走势的分化来自于市场对CXO企业确定性的追捧,以及恒瑞医药彻底蜕变为创新药企过程中的阵痛。然而,从更深层次上探究,这种超越更像是一种新的研发组织形式对传统创新药企自研方式的降维打击。
一直以来,恒瑞是靠先人一步的战略实现了国内创新药龙头的地位。无论是早期做特色仿制药还是后期主动转向创新药,恒瑞都体现了领先市场的布局眼光。而在当下的背景下,医药企业的目标都聚焦在创新药,真正比拼的是靶点选择的差异、药物开发能力和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恒瑞长久以来领先的绝对优势就不明显了。而创新药开发所需的资金壁垒也通过一、二级市场融资轻易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恒瑞的龙头地位还坐得稳吗?
反观药明康德,它是创新药企的研发服务外包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乙方角色,要看客户的脸色吃饭。但是药明康德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订单执行能力和良好的口碑,成为了国内该行业的龙头公司,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产业链上下游话语权的转换。
甚至有的创新药企业,靶点选择、化合物设计、工艺开发、临床试验全链条都要依靠药明康德。这样的药明康德,还仅仅是创新药企的小兄弟吗?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想象,药明康德这种通过对创新药企入股、技术支持的方式参与创新药研发,是不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商业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