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B站百万粉丝网红被“粉丝”骗了25万!多家上市公司也曾被骗 收藏这份反诈指南

    发布时间: 2021-07-18 11:38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 362 )

      导读: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电信犯罪数量已占犯罪总数的三分之一,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增加,成为我国第一大犯罪类型。

      “没想到作为一个拍这个(诈骗)视频的人,今天却被他们骗了”。

      17日,一则“B站人气UP主被粉丝骗了25万”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据悉,事情源于一名叫“波桑吃遍世界”(以下简称“波桑”)的B站UP主近日发布的一条视频,视频中,该UP主详细叙述了他被粉丝通过电信诈骗骗了25万的经过。这其中不光有波桑的全部积蓄,还有他向朋友借来的15万元。

      7月17日,波桑将这段经历发布在微博上,后被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博转发,并配文称“请在各大正规应用市场搜索‘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并安装注册。”

      在公安部刑侦局官微转发视频的微博下,也有地方公安官方微博账号在评论区转发留言号召大家在各大正规应用市场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

      据悉“国家反诈中心”App是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反诈中心App,当使用者收到可疑人员的来电或短信,或手机下载安装了可疑应用时,它可以智能识别,并提前预警提示,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大大降低用户受骗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波桑早年曾在视频中介绍讲解过柬埔寨的跨国电信诈骗聚居地,经警方调查,这回他被骗的电话也来自缅北或柬埔寨。

      百万粉丝网红被“粉丝”骗了25万

      波桑在B站有约150万粉丝,2018年在B站发布第一条视频,视频内容以记录美食试吃,跨国穷游为主。日常更新的视频播放量很少过百万,这条自曝被粉丝诈骗25万的视频在不占播放量目前超过800万,评论数超过6万。

      据其描述,对方的诈骗手法其实很常见: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自称是“银监会工作人员”(注:2018年银保合并后叫银保监会),声称波桑的银行账号存在冻结风险,需要转账验证资金。听闻她的话,波桑一开始本来提高了警觉,怀疑对方是骗子。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下一步骗子不仅说出波桑的真实姓名与职业,还表现出自己是波桑的忠实粉丝,关心地问道:“我很喜欢你的视频,最近为什么不更新呢”“要加油更新视频,要小心骗子的电话”“平时的话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

      这些话一下子让波桑放下警惕之心,还内心自责,“天啊,我竟然在怀疑我的粉丝?”

      随后对方的操作更绝了,先往波桑的银行卡里转了2万元,说是担保资金。

      这下波桑彻底掉入了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里,完全相信了对方,又把2万元打了回去。

      约半小时后,又有一人打电话给波桑,上来就是一顿长辈式的夸奖,说波桑做视频博主年少有为生活不易,然后询问波桑的单位及近况,最后又称波桑的情况特殊需打款25万验证,并信誓旦旦保证自己绝不会动这笔钱。

      当时的波桑已经完完全全放松了警惕,他的卡上只有10万存款,还找朋友借了15万,最后在对方的提示下将钱在不同账户里转来转去,但因中间并没有产生损失,直到最后完全确认转账之后,他才意识到被骗了。

      才反应过来的波桑马上前往派出所报案,面对民警询问时忍不住哭了出来。民警只能不断安慰他要放平心态,有跟他一样的年轻人被骗了更多的钱,50万甚至是近2000万。

      该博主称,最初他对此说法持有怀疑态度,但对方直接说出“我的真实姓名、职业,直接对我说她是我的粉丝,很喜欢我的视频”。在取得他的信任后,对方以担保金的名义往他的银行账户汇款2万,并向他发送了一张带有“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号”字样的截图,要求他向她账户转两万验证资金。

      该微博在视频中展示了一张抬头为“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的截图,截图中收款户名为刘某龙,卡号为621XXXXXXXX62343,开户行为招商银行。该博主称,对方转账了2万元,并出示截图后,他给对方汇款了2万元。

      “当我相信她的时候,一切都是跟着她走的。套路也很简单,就是把你的钱转来转去,从这里转到那里,又从那里转到这里,但是钱又没有变,让你放松了警惕。”该博主在视频中称。

      波桑在视频里说,他原本打算这个月辞职去穷游,但现在为了偿还朋友的借款,要推迟旅游计划继续工作,希望尽早能把钱还上。

      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中,民警告诉波桑他所接到的诈骗电话可能来自缅北或柬埔寨地区。

      这让波桑忍不住自嘲道,自己很早以前就做过一期视频说过柬埔寨电信诈骗泛滥,“没想到自己一个拍这个视频的人,结果被他们骗了。”

      多家上市公司也曾遭电话诈骗

      事实上,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电信犯罪数量已占犯罪总数的三分之一,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增加,成为我国第一大犯罪类型。

      除了身边的普通人被骗,上市公司也同样中招。

      去年11月5日,上市公司斯莱克就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被电信诈骗了205万余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62万)。该金额占公司2019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的近14%。

      2020年6月23日,京投发展公告称,公司持股50%、由合作方负责操盘的子公司北京京投银泰置业,其财务人员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导致银泰置业银行账户内2670万元于2020年6月22日通过网络被骗取。若按照2019年实现的净利润计算,该公司此次被骗取的2670万元约为其2019年净利润的6倍之多。

      2020年6月15日,世龙实业公告称,公司近期因财务主管人员遭遇电信诈骗,导致公司银行账户内的298万元通过网络被盗取。

      此外,2015年,深圳能源一名财务管理人员遭遇信息诈骗,该名财务管理人员违反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流程,受骗指令下属对外支付投标保证金人民币3505万元。

      惠天热电也曾于2014年遭遇电信诈骗,导致公司账户内的385万元通过网络被盗取。

      常见的诈骗类型

      还有媒体表示:目前杀伤力最强的为“杀猪盘”诈骗,远超让人“胆战心惊”的“公检法”诈骗。

      所谓“杀猪盘”就是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 ,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和普通电信诈骗不同,“杀猪盘”更具迷惑性,不好识破,骗子会准备好完善的人设和你慢慢周旋,培养感情,打着“对你好”的借口渐渐取得你的信任,放长线“养猪”。直到你对他足够信任,才会利用感情控制你到假投资网站或博彩网站借贷投资充值,迅速收割。

      除此之外常见的诈骗类型还有:

      一、涉案类诈骗

      骗子冒充“公、检、法、社保、医保”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洗钱、电话欠费、包裹涉毒、医保卡信息泄露或医保卡大量购买药物涉嫌套现”等理由,谎称因办案需要,要求事主将钱款转到骗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

      二、刷单类诈骗

      骗子以联系刷单业务为由,让事主购买低价商品,并快速将购物本金和刷单佣金返还,逐渐赢得信任,等到完成任务后,骗子们又以各种理由,引诱事主向诈骗账户汇入同样的金额激活账户。

      三、网贷类诈骗

      骗子以“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为诱饵,发布虚假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当事人与之联系时,对方则声称贷款需先支付保证金或部分利息,当事人按其要求汇入指定账户以后,对方又要求交纳“个人安全费”等费用,步步下套,骗取钱财。

      四、注销“校园贷”诈骗

      骗子以“网贷影响征信”为由,诱骗受害者进行所谓的“注销网贷账户需先清空信用额度”操作,随即到各大网贷平台,将贷款额度进行全部提现,并声称“网贷注销后将全额返还”,诱骗受害者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其提供的“清查账户”中。

      五、救急类诈骗

      骗子冒充事主同学或亲属的领导、朋友等,打电话、发短信联系当事人,以“在外地发生车祸需花钱救人”、“嫖娼被抓需缴纳罚款”、“子女在外遭绑架需交钱赎人”等为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骗取钱财。

      六、财务类诈骗

      骗子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七、退赔类诈骗

      骗子冒充有关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房、购车退税、“二胎补助”“发放扶贫助学金”“学校补助款”等,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款真转账的操作。

      八、网购类诈骗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九、游戏装备类诈骗

      骗子以游戏装备交易、游戏账号交易、游戏币交易、游戏金币交易、游戏点卡交易、游戏元宝交易、各类激活码交易和游戏材料交易等名义,通过低价等方式引诱游戏玩家进行交易,一旦有玩家上当,骗子就会在交易过程中以激活费、验证金、保证金、大额退款保证金等多种名目,借口骗取玩家的钱财。

      十、保健品购物类诈骗

      骗子以为老年人免费“问诊”为名,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夸大病情,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事主购买各类成本低廉却售价很高的“保健品”。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2021-07-18/doc-ikqciyzk6151355.s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