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在手订单超2950亿元 周期约5年!2021巨亏的均胜电子能否走出阴霾

    发布时间: 2022-03-11 22:23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 482 )

      目前在手订单主要涉及到下游整车客户,特别是造车新势力客户的新车型,(订单主要涵盖了)这些新车型从开始量产、到更新迭代,再到停产整个周期,可能平均时间周期在5年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一则月度经营状况的公告,让均胜电子受尽关注。

      3月11日早盘,均胜电子股价一改往日连跌态势,转为飘红,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

      前一日晚间,均胜电子披露了一则《关于2022年1至2月经营情况的公告》,期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4亿元,自2022年以来,公司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业务陆续获得全球知名客户订单,目前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2950亿元。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但就在此前均胜电子一则2021年业绩预亏的公告仍在投资者脑海挥之不去。均胜电子究竟因何短期内“业绩逆袭”,2021年预亏的“悲剧”是否会再度重演?

      怀着这样的疑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了均胜电子证券部。接线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手的超2590亿元订单,都是基于实际合同进行测算,“(订单)平均周期约为5年左右”。而考虑到供应链震荡、原材料上涨等风险,公司正在和客户洽谈“涨价政策”,但“风险确实存在”。

      2950亿在手订单从何而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均胜电子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高端汽车功能件总成等的研发与制造。

      在2020年11月,香山股份以20.4亿元收购均胜电子旗下控股子公司均胜群英51%的股份后,均胜电子主要业务从原本汽车功能件、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三大板块,转向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领域。

      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汽车安全系统全球供应商美国KSS以及智能车联领域的德国TS。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自此成为均胜电子发力的重要领域。

      根据均胜电子的最新公告,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已进入保时捷、大众、宝马、奔驰、福特、通用、吉利、广汽等全球知名品牌车型。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人机交互(HMI)产品获得了国内某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多个项目订单;而汽车安全业务中,均胜电子相关产品已快速切入上汽、比亚迪、蔚来、理想及小鹏等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提高,均胜电子也迎来了业务大爆发。

      据均胜电子透露,在汽车电子业务板块,2022年1至2月,公司旗下汽车电子业务板块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10%,主要得益于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业务的增长。目前汽车电子业务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750亿元。

      在汽车安全业务板块,2022年1至2月,均胜电子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2亿元。自2022年以来,汽车安全业务中国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2亿元,欧洲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5亿元,美洲区在2021年底完成重组后,2022年1至2月份亏损逐步缩小,预计3月份能实现盈利。目前汽车安全业务全球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约2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年,均胜电子预计实现的营业收入约45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仅两个月,均胜电子仅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了去年1.6成。

      面对前述订单所处的“全生命周期”究竟多长,均胜电子证券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目前在手订单主要涉及到下游整车客户,特别是造车新势力客户的新车型,(订单主要涵盖了)这些新车型从开始量产、到更新迭代,再到停产整个周期,可能平均时间周期在5年左右。”

      据该证券部人士介绍,这些订单都是有落实到合同层面的,“按照行业管理,客户肯定会把订单给我们的,这也符合商业逻辑,客户未来的某几款车型会绑定我们的产品,并且根据合同约定价格和(供给)量。”

      业绩或仍存在承压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均胜电子“主动报喜”之前,公司刚刚交出了一份不太“体面”的成绩单。

      均胜电子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1.8亿元至-37.8亿元。其中,对汽车安全事业部相关资产组的商誉计提减值,导致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下降20亿元至25亿元。

      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后,该公司预计2021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为营业收入较疫情前大幅下降,上游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导致单位收入营业成本的大幅攀升,以及因疫情影响下部分区域局部工厂的停工停产损失。

      而眼下,大批量的在手订单,是否真能让均胜电子一扫“亏损”阴霾,还是摆在投资者心中的大问号。

      早前,均胜电子曾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毛利润较2020年减少约9.5亿元。与2019年相比,2021年营业收入减少约161亿元,下降幅度约26%,叠加单位收入营业成本上升的影响,毛利润减少超40亿元,下降幅度超40%。虽然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四项费用随着公司汽车安全业务的整合和营业收入的缩减有所下降,合计下降金额约17亿元,但仍无法抵消毛利下滑对净利润的影响”。

      而进入2022年以来,芯片短缺、供应链扰动、原材料价格和运输费用上涨等问题依然严峻。均胜电子证券部人士对记者坦言,“风险确实存在”。

      而对于原材料上涨的问题,该证券部人士透露:“我们作为产业链中游的供应商,不可能上游的成本完全由我们承担,去年确实因为上游成本上升,而下游客户又没有谈拢,(导致经营业绩承压),但从2022年开始,我们已经看到部分客户同意我们相关的涨价政策了。”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2022-03-11/doc-imcwiwss5526419.shtml?finpagefr=p_115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