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前发布的《上海市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2022-2025年)》(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1岁,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家庭病床总建床数占常住人口比例≥3%。,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90%。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表示,《行动方案》提出了较多“医养结合”相关政策,预计未来会有进一步的鼓励政策或支持社会力量来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因地制宜出台养老政策
近期,多地出台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养老产业发展受关注。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善,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有效增加,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老年健康服务质量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10月10日,北京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启动。针对大城市居家养老痛点难点,此次试点提出依托养老管家链接整合老年人周边各类服务主体、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可持续可信赖的居家照护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黑龙江省日前发布的《黑龙江省养老托育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6年)》指出,到2026年,全面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智慧养老托育服务新业态,让群众更好地享有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优质养老托育服务,“一老一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周海旺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正在因地制宜出台适合自身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养老服务政策,探索构建符合本地实情、多类型的养老服务模式,更加高效地对接老年人的需求。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于2025年有望增长至9.9万亿元,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5.1%。
科技助力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政策中频频出现“居家养老”“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关键词。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方兴未艾,科技进步不断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智慧养老是通过开发运用智能硬件与软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智慧养老产业吸引了许多企业逐步介入,利用前沿技术开发出多种应用场景。
9月21日,志晟信息公告称,公司拟与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对外投资协议,就双方在北戴河新区投资智慧养老设备生产制造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金额预计不低于1.25亿元。
延华智能在9月8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已经参与和承接了养老建筑的智能化设计、智慧养老项目,积极布局区域智慧养老产业。
万达信息(维权)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完成“云上贵州”全省养老服务云平台、江苏省智慧养老项目的验收工作,帮助省级民政部门实现全省养老服务大数据的归集和利用,提升当地民政部门对养老服务监管的能力。
7月13日,京东推出言犀2.0,其中针对养老场景发布了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终端感知设备、老年人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的关怀和交互能力,联动政府部门、社区、养老机构等共同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年人实时的健康管理,7*24小时服务在线。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王潇湘表示,根据关于“十四五”时期养老产业前瞻性、规划性政策文件的整理,进一步发现医养结合、普惠养老和智慧养老是“十四五”时期养老产业以及养老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其中,智慧养老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向智能化、精准化、多样化发展,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