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PO日报
近日,江苏环保产业技术股份研究公司(下称“苏环院”)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深交所上市,并通过本次IPO募集约3.48亿元,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劵。
受益于政府政策的推动,目前,我国环保业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一家创立时间较短的“年轻”公司,苏环院在2023年2月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发展势头较猛。
IPO日报发现,苏环院的股权较为分散,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相差不大。在此背景下,实际控制人吴锁海选择与其他13位股东“结盟”。此外,由于公司合作方大多为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在付款流程较为冗长的压力下,公司坏账准备计提金额也在不断上涨。
来源:官网
01
实控人与小股东“结盟”
招股书显示,苏环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吴海锁。其直接持有公司16.26%股份,并通过接受严彬等13名股东的表决权委托,合计控制公司47.95%表决权。
发行人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吴海锁的持股比例为16.26%,第二大股东李冰的持股比例为12.97%,与吴海锁的持股比例较为接近。总的来看,前五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相差不大。
2020年9月,吴海锁与严彬在内的13位股东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协议中显示,委托期限至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满36个月止,各位持有发行人所对应的表决权将不可撤销地被委托给吴海锁。
为了巩固控制权,吴海锁并未“联合”公司持股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反而与13位中小股东进行签订表决权委托协议。这样的安排引起了深交所审核机构的注意。
问询函中,审核机构要求公司解释说明吴海锁与这13位股东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股份代持关系。由于实控人与13位股东的签订背后是否因为他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差不大,吴海锁是否为了稳定话语权和公司的地位,从而和这13位股东进行了利益输送?
对此,苏环院在问询函中答复称,公司的实际控股人一直都是吴海锁。报告期内,为了加强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提高决策效率,公司董事均为吴海锁提名且均已当选。因此,吴海锁能够对董事会实施控制。此外,第二至第五大股东以及其他股东已出具不谋求控制权的声明承诺书,认可并尊重实际控制人吴海锁对公司的控制和管理。
目前,吴海锁和13位股东签订协议后,可以控制公司47.95%的表决权,相比较于其他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占有绝对的优势。
不过,由于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股权差异不大,吴海锁依然会面临其他大股东联合小股东,从而威胁到自身控制权的风险。
此外,在《表决权委托协议》到期后,13 名股东不再或不全部继续进行表决权委托的可能,如该等情形发生,吴海锁实际控制的表决权比例将下降,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02
区域性特征较强
苏环院根据主营业务性质的不同,将业务划分为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工程服务、环保设备集成业务三大业务类别。目前,公司业务以环境技术服务为主。
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度(下称“报告期”),苏环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70亿元、3.81亿元和4.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0.80亿元和0.80亿元。公司的主营业毛利率分别为41.67%、40.31%和38.39%,持续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于江苏省内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1.54%、89.05%和 97.05%。
可以看出,与全国性大型环保集团相比,公司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2021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客户收入为1.72亿元,同比增长32.67%。2022 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8.80%,其中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客户收入为1.89亿元,同比增长10.02%,国有企业客户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1.25%。
可以看出,苏环院的发展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紧密相关。
对此,苏环院称,由于公司位处江苏,所以对江苏的地方政策比较了解。随着国家及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下游客户的环保需求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公司作为行业内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整体的经营业绩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虽然与政府以及事业单位合作对苏环院的营业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同时苏环院的资金链也面临着挑战。
从客户类型来看,苏环院对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最多,合计占比分别为 76.80%、78.60% 和 78.86%。其中,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余额及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苏环院表示,地方政府在各方因素影响下财政资金相对趋紧,对公司的付款进度有所放缓。
此外,自2021年起,公司加大了环保设备集成业务市场开拓力度。而政府以及事业单位该类客户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付款审批时间较长,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因此增加。
报告期内,苏环院的坏账损失迅速增长,分别为0.06亿元、0.07亿元以及0.11亿元。同一时期,公司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分别为0.06亿元、0.11亿元和0.13亿元。
在此基础上,苏环院的流动负债逐年递增。
报告期内,公司的流动负债分别为3.59亿元、3.33亿元以及4.16亿元,流动资产分别约为3.75亿元、4.15亿元、4.6亿元;各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1.01亿元、1.52亿元、1.82亿元。
可以看出,近三年公司的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较为接近,而现金余额远低于流动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