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财经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手机版 注册
  • 网站首页
  • 财经头条
  • 选股
  • 股吧
  • K线训练营
  • 研报
  • 大盘
  • 视频教程
  • 自选股
  • 一边套现往家大把拿钱,一边回A向股民大把要钱,阿特斯:全球组件老五的全面败退史

    发布时间: 2023-08-14 18:15首页:主页 > 研究 > 阅读( 245 )

      来源:市值风云

      只知道拼命上产能,却不在最根本的研发上下功夫,这样真的能实现赶超吗?

      火爆的光伏行业,全球组件TOP5会师A股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IPO获受理的光伏公司共有22家。

      其中包括太阳能电池企业3家,光伏胶膜、光伏玻璃、逆变器、EPC企业各2家,还有多晶硅、光伏浆料、石英坩埚、接线盒等环节企业,拟募资额合计超1285亿。

      除此之外,仅今年上半年,二级市场上60家光伏企业发起了共计近2000亿的再融资。

      可见A股光伏行业的火爆程度。

      6月5日,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第五的阿特斯(688472.SH,公司)在历时两年之后,也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至此,全球组件出货量TOP5的企业全部会师A股,其中前四名依次为:隆基股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JKS.N)、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

      五家企业中,除隆基股份外,其余四家都是从美股回归A股,其中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已于美股退市。

      一边往家拿钱,一边向市场要钱

      公司控股股东阿特斯太阳能(CSIQ.O),成立于2001年,并于200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主营业务是光伏和储能电站开发与转售相关业务。

      公司此次上市属于分拆上市。

      上市前公司实控人瞿晓铧及其配偶张含冰合计持有CSIQ 21.26%的股份,合计间接持有公司16.05%的股份,上市后两人间接持有公司13.58%的股份,且二人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因此是公司的实控人。

      (来源:招股书)

      除此之外,公司股东中还有比亚迪(002594.SZ)等12位战投的身影,这些股东的股份均为2020年9月从CSIQ转让而来,转让价款合计15.31亿,实控人夫妇从中套现3.25亿。

      在这次引入战投前,公司还现金分红了8.48亿,实控人夫妇又从中分得1.36亿。

      自此,二人已合计套现4.61亿。

      (来源:招股书)

      引入战投时公司估值为75亿,此次上市时公司市值为400亿,截止8月4日收盘公司市值为571亿,8年增值达8倍,实控人夫妇身价达78亿,简直赢麻了。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实控人一边套现拿钱,公司一边向市场要钱:公司此次IPO拟募资40亿,实际募资净额为66亿,超募26亿,超募比例达65%。

      而且,为了向市场多要些钱,公司还做了不少业务重组的准备。

      2019年开始,公司通过出让股权的形式逐渐剥离公司的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板块,使该业务运营主体成为CSIQ的参股公司。2022年该业务剥离完成,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当年该业务营收为0。

      (来源:招股书)

      同时,为避免公司业务类型过于单薄,向市场融资的时候不好狮子大开口,2020年控股股东CSIQ又将其大型储能系统业务纳入公司合并报表,2021年和2022年该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4亿和34亿。

      但公司储能系统业务目前客户主要为CSIQ参股或新开发的电站,2020-22年该业务来自于关联方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1%、69%和92%。

      (来源:招股书)

      公司组件产品和储能系统都能够直接供应CSIQ的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2020-22年,公司向CSIQ关联电站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10.60%、12.65%和9.79%,且均占据第一客户。

      之所以不顾关联收入占比较高的瑕疵,也非要将储能业务并入公司,风云君认为是由于全球储能市场快速增长,能够给公司做高估值和上市融资一定的助力。

      (来源:招股书)

      公司IPO募资主要用于产能配套及扩充项目、研究院建设项目和补流,其中产能配套及扩充项目为“10GW拉棒-10GW切片-4GW电池片-10GW组件”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达73亿。

      (来源:招股书)

      而仅在上市一个月之后,公司就又公告将在呼和浩特投建光伏全产业链大项目,三期合计包括“80GW拉棒-20GW切片-20GW电池片-10GW组件”,以及22万吨硅料、80GW坩埚和5GW配套项目。

      (来源:公司公告)

      反正项目是一个比一个大,投资也越来越大,其中一期项目拟总投资180亿,3天后公司又公告称将拉棒和坩埚项目分别缩减10GW和40GW,总投资缩减至140亿。

      公司称此次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后续需要通过银行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来解决。

      看来应该还少不了来自二级市场的融资,这也是大家挤破头也要上市的原因。

      (来源:公司公告)

      20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72%和76%,不断攀升并处于较高水平,截止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有息负债金额达106亿。

      因此为加快一期项目进度,项目将通过代建公司代建等方式推进,并由公司支付租金进行使用,呼和浩特市经开区管委会负责协调地方金融机构及国资平台,落实代建项目所需资金。

      可见各地政府为了抢光伏项目,都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各家公司为了抢夺市场也都想尽了办法。

      严重掉队的老五

      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组件产能32.2GW,与前四名的50GW-85GW差距较大;产业链前端的切片/电池片环节产能均约为20GW,也与前四名有一定差距。

      公司公告称,预计到2024年一季度,拉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50.4GW、50GW、60GW和75GW,接近晶科能源现在的产能水平。

      (来源:招股书)

      在光伏行业如火如荼的今天,只要有产能,基本都能打满。因此产能决定出货量,出货量决定业绩:2022年公司出货量为21GW,前四家出货量均超过40GW。

      公司2022年营收为475亿,也在五家公司中垫底,且与前四差距较大。

      其中,第一名隆基股份由于硅片业务贡献,是唯一一家营收超千亿的公司,为1290亿;其余三家营收依次为851亿、827亿和730亿。

      不过,早在2018年时,公司与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差距并不大,差距越来越大主要是由于公司近几年增速较低,2020-22年公司营收CAGR为43%,低于其余四家的54%、70%、57%和68%。

      (制图:市值风云APP)

      归母净利润对比来看,隆基股份更是一骑绝尘,也是2022年唯一一家利润超百亿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

      光伏行业由于硅料产能释放滞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加上海运价格上涨,组件企业利润普遍承压。

      五家企业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增幅均较小,而公司又是唯一一家归母净利润负增长的企业,甚至扣非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为-4亿。

      (制图:市值风云APP)

      对比组件毛利率可以发现,2021年公司组件毛利率仅为8%,而行业平均为11%,前四名也均在13%以上。

      (来源:招股书)

      公司组件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原因,包括产能布局水平较低、和单晶/大尺寸产品占比较低等。

      首先,在近几年单晶产品打败多晶产品成为行业趋势时,公司多晶产品向单晶产品切换较慢,2020-22年多晶组件的产能分别还有7.3GW、3.51GW和0.6GW。

      (来源:招股书)

      2020年和2021年公司多晶收入占比还较高,分别为55%和25%,同行中隆基绿能一直专注于单晶产品,晶科能源2020年多晶占比仅不到2%,天合光能2020年多晶占比为12%、2021年仅0.4%。

      (来源:招股书)

      其次,在大尺寸组件方面,公司销售占比也低于同行。

      2021年和2022年公司182mm和210mm等大尺寸组件产品销售占比分别为19%和72%,而根据CPIA统计,2021年和2022年大尺寸硅片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5%和79%。

      2021年公司糟糕的财务状况同样波及现金流,使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7亿。

      因此,可以看出,公司这个组件前五的名号,确实“名副其实”:在产能、产品结构、营收、利润率等各方面均落后于前四名。

      研发拉垮是掉队的根本原因

      对比前五名的研发投入可以发现,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与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差距不大,低于晶科能源,高于晶澳科技。

      但公司的研发费用增长非常慢,远远低于同行,仅从2018年的2.9亿增长至2022年的4.7亿。

      而2022年前四名的研发费用均超过10亿,是公司的2倍还多。

      (制图:市值风云APP)

      在技术变革如此快的光伏行业,公司研发投入较低,应该也是其多晶向单晶转换较慢、大尺寸硅片占比较低的原因。

      一步慢、步步慢,在最新的新型电池片技术上,公司目前仅达成TOPCon研发中试线和250MW的N型HJT量产实验线,而晶科能源和隆基股份已经分别实现大规模量产TOPCon和XBC。

      阿特斯在2018年还与第一梯队差距不大,但在光伏行业发展迅猛的这几年,由于研发投入、产能规划等各方面掉链子,导致公司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均落后于第一梯队,因此与前四差距越来越大。

      此次公司回A上市,实控人一边套现拿钱,一边大手笔向市场融钱,只知道拼命上产能,却不在最根本的研发上下功夫,这样真的能实现赶超吗?

      而且,目前光伏行业各环节均疯狂扩产,组件环节产能过剩还会远吗?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自: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23-08-14/doc-imzhefqv9231922.shtml
    Top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026953886@qq.com 官方微信:jrqianlong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1
    手机注册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