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新兴产业公司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舟生物”)正在冲击上交所科创板IPO。
云舟生物总资产只有7.63亿元,却计划募资13.26亿元,且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70亿元。究其原因,公司受到了资本追捧,IPO之前,已经有17只基金提前潜伏。
云舟生物被资本追捧,源于其处于新兴产业领域,且有着诸如强生、诺华、罗氏等全球顶尖的知名企业客户。
近年来,云舟生物经营业绩快速增长,不过,公司超过90%的营业收入来自境外。
云舟生物的实际控制人为LAHN BRUCE(以下称蓝田)及余珊夫妇,二者控制了公司88.26%股权。而在IPO之前,余珊密集转让股权,套现3650万元。
一个异常现象是,公司董秘、财务总监在尚未加盟云舟生物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公司的股权激励。
向关联方销售也产生坏账
经营业绩高速增长的云舟生物存在一些异常。
基因递送,是使用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外源遗传物质(通常是重组DNA或RNA)包裹成基因载体导入靶细胞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基因药物、食品农业、绿色能源及工业发酵等诸多领域。
基因药物本质上是一种递送药物,其核心在于将包含目的基因的基因载体准确递送到对应靶点上,基因载体决定了递送的效率、靶向性、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并最终影响基因药物的临床药效、安全性及生产成本等。
因此,基因载体作为递送工具一直是困扰基因药物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以基因载体为代表的基因递送技术则是基因药物研发的底层关键技术。
基因递送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云舟生物就是一家专注于基因递送产品和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
根据招股书披露,云舟生物已累计服务4000余个科研/工业客户、近2万个终端用户,客户遍布欧美、亚太等生命科学及基因药物发展前沿市场。公司与强生公司及旗下杨森公司、罗氏及旗下基因泰克、依沃泰克、诺华、武田制药、大冢制药、拜耳等全球知名生物科技企业,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哈佛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斯坦福大学、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国际顶尖基因生物领域研究机构、科研院校、制药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云舟生物前五大客户包括大阪大学、Nereid Therapeutics、罗氏、诺华、强生、德克萨斯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全球知名单位。
报告期,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亿元、1.64亿元、2.8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0.61亿元、0.29亿元、0.51亿元。2021年、2022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64.28%、71.52%,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47.08%、75.24%。
虽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高速增长,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公司超过90%的营业收入来自境外,在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有潜在风险。第二,应收账款增长过快。
各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902.59万元、3177.06万元、5458.18万元,2021年、2022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6.99%、71.80%,超过营业收入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云舟生物存在关联交易问题。报告期,公司向关联方蓝图生物销售收入分别为23.76万元、160.06万元、324.24万元,其中科研载体构建服务是蓝图生物采购的主要服务内容,分别为23.76万元、152.02万元、216.73万元。蓝图生物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余珊100%持股的企业,成立于2020年1月,主营业务为基因药物研发。
虽然关联销售规模不大,但存在应收账款问题,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25.18万元、172.01万元、121.66万元。为此,公司还分别计提了坏账准备1.26万元、9.19万元、6.08万元。
不缺钱仍大手笔募资13.26亿
云舟生物资产规模不大,但野心不小。
截至2022年底,云舟生物总资产为7.63亿元,属于一家中小型公司。而在2021年底,公司总资产为2.29亿元。通过大规模引进外部股东,一年之间,公司资产规模翻了2倍多。
本次IPO,云舟生物计划募资13.26亿元,这一募资规模,远远超过公司现有资产规模。
根据招股书,本次募资投向基因递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基因递送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两项目合计总投资14.82亿元,13.26亿元募资全部用于这两个项目建设。
云舟生物表示,新建基因递送产业化基地,用于提升公司基因递送CRO服务及基因载体CDMO服务业务的服务规模,满足下游客户日益提升的市场需求。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执行基因递送CRO服务项目50个、基因载体CDMO服务项目159个的服务规模。
由于云舟生物并未披露目前年执行基因递送CRO服务项目、基因载体CDMO服务项目的能力,暂不知晓募投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的规模。但毫无疑问,募投项目投建,将大幅增加公司产能。如此大规模扩产,是否有必要,也值得怀疑。
值得一提的是,云舟生物并不缺钱。截至2022年底,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3.52亿元,约占公司期末总资产的46.13%,接近总资产的一半。与之对应的是,公司长短期债务合计仅为0.46亿元。
基于上述状况,市场质疑云舟生物狮子大开口。
市场作出如此质疑的原因还在于,云舟生物的开支并不大。除了期间费用外,公司研发投入并不多。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0.52亿元、0.16亿元、0.30亿元。这其中,还包括不菲的股份支付费用。
当然,云舟生物资金充足,与此前的融资有关。报告期,公司进行了四次增资,累计获得资金约4.8亿元。这四次增资,均为云舟生物引进外部资本,而公司实际控制人并未参与增资。不仅如此,实际控制人还进行了减持套现。
招股书显示,蓝田及余珊夫妇直接持有公司70.48%股权,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景宁云舟控制公司17.78%股权,二人合计控制公司88.26%股权。
今年3月、5月,在递交上市申请之前,余珊向常德嘉山越秀、青岛景毓、黄锐、宋昌庚合计转让了0.65%股权,套现3650万元。
30名员工1元入股公司承担过亿
实际控制人IPO前转让股份套现,与之对应的是,高管低价入股。
云舟生物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公司董秘、财务总监获授股权激励颇为蹊跷。
根据招股书披露,云舟生物董秘、财务总监宋昌庚,现年43岁,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经济学硕士。其资历不浅,2004年12月至2007年1月,任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员,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任百加得洋酒贸易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任华通(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现上海化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任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13年10月至2021年5月,历任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现远东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集团预算分析评价总监、综合发展事业部财务部总监、广州康大工业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其后,又相继担任无锡兴卓置业有限公司董事、广州康大教育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21年10月至今,任天使咨询(天津)有限公司监事。直到2022年2月开始,他才担任云舟生物财务总监、董秘。
然而,2022年1月,云舟生物实施第三次股权激励,向2名激励对象黄锐、宋昌庚分别授予5000份股票期权,每一份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3元,公司因此确认股份支付费用38.98万元。
宋昌庚尚未入职就获得了股权激励,实在让人费解。
此外,宋昌庚获授股权行权价格为13元/股 ,一个月后,外部股东增资价格为345.68元/股。宋昌庚获得暴利。
云舟生物在进行股权激励时,还存在“地板价”问题。2020年12月,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实际控制人蓝田通过持股平台景宁云舟以1.00元/股向符合条件的30名激励对象间接转让公司股份94.61万股,该次员工持股计划不设等待期,属于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股权激励。
30名员工包含董事、首席技术官蒙伟能,副总经理陈丽娟,首席信息官李钟文,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叶知晟等高管。
30名员工1元入股,且不设等待期,可以立即行权,无异于利益输送。利益受损的是谁呢?参考银信评估的评估价格108.90元/股作为公允价值,云舟生物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02亿元。
正因为摊销这一笔股份支付费用,2020年,云舟生物亏损0.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IPO之前,云舟生物四次增资,先后有17只基金提前入股,包括君联资本、越秀创投、万联天泽资本等知名资本间接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