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作为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我国大豆主要分为五大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为代表的一年一熟的东北春作大豆区最为重要,有着“中国大豆带”的美誉。国内大约半数的大豆产自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其中黑龙江省更是扛起了大豆生产的重任,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产区。
优质土地造就东北种植业的辉煌
——东北区耕地等级全国第一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
东北地区的土壤,是世界上四大黑土集中分布区之一,而黑土是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整个东北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耕地面积4.49亿亩,平均等级为3.59等(而全国平均等级为4.76等)。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2.34亿亩,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52.01%;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1.80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40.0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35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7.90%。
全国九大耕地区域中,东北区耕地面积和平均等级都位列第一,一至三等耕地面积为2.34亿亩,高等级耕地面积过一亿亩的仅有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分别为1.29亿亩和1.04亿亩,与东北区比相差甚远。
——大豆种植面积黑龙江省位居全国第一
黑龙江省种植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广阔,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态气候、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的优势,一直对大豆品种培育和栽培耕作措施的科学研究较为重视。一般种植面积能占到全国大豆种植的40%以上,占北方春豆种植面积的6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41.28万公顷,其中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为356.77万公顷,占比42.41%。
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位列全国第一,排在第二位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播种面积全国占比小于15%,还不及黑龙江省的三分之一,其余省份大豆的播种面积远小于黑龙江省。
国内大豆产量四成来自黑龙江
黑龙江省作为大豆的主产区,一直保持自身的产量规模,领跑全国大豆生产。根据2019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为781万吨,同比增长18.69%;2010-2019年,黑龙江省近十年大豆年均产量高达589.34万吨。
全国大豆产量地区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断层效应。全国各个省市中,黑龙江省的大豆产量无人能敌,占全国大豆产量的四成,而排在第二位的内蒙古自治区虽然多年来大豆产量均破百万吨,但仍然不到黑龙江省产量的三分之一。之后便是安徽、河南、四川、吉林等地,组成大豆生产的中坚力量。
政策助力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
——政策规划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作为大豆产业的主力军,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陆续出台多项相关的政策和规划来推动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发展,从种植、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来帮助省内大豆产业朝着目标有序前进,助力黑龙江省的大豆产业保持领先地位。
——补贴政策鼓励当地大豆种植
为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对大豆进行大力补贴。2019年,大豆补贴标准为255元/亩,省农委、省统计局提供合法实际种植面积为6405.49万亩,合计拨付186.73亿元。相较于水稻和玉米的补贴情况,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更为看重大豆产业的发展。
2020年官方已公布的大豆补贴主要有黑龙江省和四川省,其中黑龙江省2020年大豆补贴标准基本保持稳定,玉米补贴标准适当提高,大豆每亩补贴高于玉米200元,预计在220-250元左右这个区间。另外2020年有2500万亩大豆轮作休耕面积,说明会有轮作休耕补贴,预计少于150元每亩补贴。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