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桃浦镇李子园村,在上海的名气不小。解放前,“赤脚李子园”因为贫穷远近闻名;1955年,毛主席的95字按语,高度肯定了村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发展集体经济、创新致富的经验。这让李子园在全国都出了名,“按语村”的致富经传遍大江南北。
迈向新世纪,李子园的成长脚步也紧跟区域发展轨迹,“按语”精神代际传承。
2012年10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划定桃浦地区建设“上海市西北中心城区的新地标、产城融合发展的新亮点、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示范区”以来,十年期间,李子园靠着一个“融”字,传承并创新“按语”精神,发展又上新台阶:村民劳均收入翻了一番;20多万平方米的无证厂房被清退,崛地而起的“亿元楼”取而代之。
向上“融”:优化土地谋发展
1958年出生的李子园村民侯琦平,在村委会做了几十年办公室主任。桃浦转型发展十年来,他对这片“土地”的变迁再为熟悉不过。“响应政府的号召,桃浦地区要转型,土地要收储,并清退污染型厂房和企业。”侯琦平回忆说,作为村委会办公室主任,这些事他都要一一经手。
当时,李子园村里租赁出去的200多亩仓库、厂房被一一清退,土地收储用作桃浦智创城的建设开发。对村里而言,土地少了,意味着租金这部分集体收入也减少了。怎么办?侯琦平回忆说:“当时的村委会一商讨,‘横向’的土地少了,那就‘纵向’想办法吧。”于是,李子园村迈出了十年转型发展的第一步:向上“融”,用节省土地的思路谋求更高附加值的发展。
“盖商务楼,不仅单纯做招租,还要做符合区域发展、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让楼不断升值。”李子园村党委书记周璟芳告诉记者,高18层、总建筑面积17817.94平方米的甲级商务楼李子园大厦成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抓手”。
从最初的6、7家企业到如今的67家企业,李子园大厦的年产税也从几十万发展到过亿元,近年来年产税稳定在3亿元左右。职工的最低收入也随之不断增长,从2012年职工最低收入4.01万元,到去年实现了职工最低收入8.66万元,今年,预计职工最低收入将达到9万元。
李子园大厦
有了李子园大厦的成功经验,村民们的信心更足了,2021年,又迈出了向上“融”的跨越性“一大步”。
2021年11月29日下午,李子园村属企业上海李园实业有限公司与上海北方商城有限公司就智创TOP产城综合体A区(后简称“智创TOP A区”)7号楼正式签署预售协议。
“村里要买楼,我们都支持,这是带领我们不断积累集体资产,增加个人积累的大好事。”李建祥是李子园村最早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致富的15户村民的后代,对“按语”精神感念深刻,他在得知村里要买楼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在毛主席‘按语’精神的激励指引下,我们坚持增加集体积累和个人收入‘两条腿走路’,从‘赤脚李子园’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富裕村。”李建祥说,在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他认真听取了大楼的规划建设,随后毫不犹豫投下了赞成票。
李子园村新购楼宇
据介绍,这幢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办公楼,位于桃浦智创城首发项目智创TOP A区内,日前已经正式竣工,李子园村正在结合普陀区四大重点产业、桃浦镇三大产业做优质招商,着力打造李子园村的另一幢“亿元楼”。
向外“融”:外拓服务求升值
2018年前后,对时任李子园村的村委班子来说,是处于发展阵痛期的关键阶段。“厂房拆得七七八八了,村里的经营性收入锐减,村民的福利和保障依然不能断。”时任村委会书记的侯雪华告诉记者,除了向上盖大楼、买大楼做招商、提升村里自有土地的利用率之外,向外“融”、拓展村里发展经济的服务能级是一条可以更快“变现、升值”的道路。
在嘉定区马陆地块,李子园村收购了一处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及园区项目:集加工制造、物流储运、商住办公、标准厂房等多种类型业态为一体。这为村里打出招商服务的“组合拳”提供了多维能级。
马陆地块的李园大厦
“伴随着桃浦地区的转型发展,生产制造型的企业都在外迁,用地的属性也基本都是办公用地。”周璟芳告诉记者,但在招商引资的工作过程中,尤其是想招徕大企业进来,企业往往有着办公用地、研发用地、仓储用地等多维需求。
“村里做招商本就不容易,如果因为没有地方给企业做实验室、做仓储,而因此损失一些优质企业资源,得不偿失。”周璟芳介绍说,在马陆地块投资的园区项目内就有近4.3万平方米的6栋标准厂房,这为村里招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类的优质企业提供了多维的硬件保障。
百鸥(上海)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的顺利落户就是招商服务打出“组合拳”的典型案例。企业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和电商运营的国际贸易型企业,2022年1月—7月税收46万元。“我们的业务范围面向全国,搭建了全面系统的分销体系和服务网络,而在华东区域的中心上海我们需要独立的仓储物流中心,原先的租赁厂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和李子园村的招商工作人员对接后,看中了村里在马陆地块的整栋独立厂房。“并且村里还给我们提供了灵活、贴心的租税联动政策,我们毫不犹豫将企业也迁了过来,正式安家李子园。”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这样的多维服务能级也为留住存量企业,安商稳商提供了助力。道依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2019年落户桃浦镇的一家贸易型企业。2020年初,企业萌生了想要从贸易型企业向研发生产型企业转型的念头,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场地来做企业的研发中心。“镇里的相关负责人在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为我们协调了多个场地去现场看盘、了解情况。”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历经大半年,最终在李子园村里匹配到了一处心仪的研发楼。
道依茨在李子园村内新设的研发中心
据介绍,这处3000平方米的研发楼区域,不论是规模、硬件条件,还是周边配套都符合企业的诉求,日前企业已经正式入驻,加紧研发,将打造企业的研发总部中心。
向内“融”:宜居社区惠民生
在李子园,集体经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村里下辖的五个小区有着自己的村属物业公司,由村里承担了村民的物业费、停车费,在上海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之后,村里挨家挨户为每户村民提供分类垃圾袋。“这些看起来是生活里的小事,但对我们老百姓而言,就是实打实的幸福。”李建祥笑着说,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常常住回村里就不想走了。
2017年起,李子园村投资了1500万元,对村里各个小区分批进行改造:重新粉刷小区房屋、拓宽小区道路、铺设沥青路面、增加小区停车位、更换老化电线、调整小区绿化面积达35%等等。
真南路920弄整治前后(上图:改造前,下图:改造后)
“村里去年还花了大价钱,将消防管道直接通到了我们家门口。”住在李子园花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比起原先小区仅有两个消防栓而言,门口就有消防水管让村民住得更加安心。
赵佩金是村里物业公司的常务副经理,他告诉记者,原先接到火情信息时,冲到消防栓去接水灭火,最快也要十分钟,现在消防栓直接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只需要几秒钟,就能接上水进行扑救灭火。
除了硬件设施、村容村貌的改善,近十年,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提升。“原先进到村里,打麻将的场子特别多,现在你进来看,打麻将的很少了,跳舞的、健身的、跑步的人多起来了。”侯琦平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也从一位“老牌友”变成了“健身达人”。
在侯琦平看来,这样的变化有赖于村里从2017年开始推进的“同心家园”系列活动。不定期的文化项目,每年一个主题,设置了贯穿全年的各类知识讲座、便民服务、手工制作、文娱活动等等。“在日复一日地活动熏陶下,我的烟也戒掉了,麻将很少打了,健康生活的理念养成了。”侯琦平说道。
村里举办的活动(资料图片)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李子园村还在2016年9月在村里正式开放了社区服务工作站,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村民再也无需跑腿到村委会办理事务,而是就近在社区里就可以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下一个十年,“民生”和“发展”是李子园村齐头并进的发展“双翼”,在保障幸福感之余,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周璟芳告诉记者:“在提升村容村貌之余,将老宅改建的产证办出来,借助桃浦智创城核心区,将村里的优质资产经营好,围绕重点产业做招商,这些是我们真正可以为老百姓留下的可持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