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11 10:31 | 栏目:财经 | 点击:516次
4月10日~12日,光明欢乐田园泼水节暨“云品”展销活动在深圳举行。
春天里,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活力涌动。
春天里,来到深圳的“云品”,不仅因一个“绿”字吸睛,更因为一个“变”字而充满新意。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云南企业积极探索,巧作加法、拥抱数字化、“上云”看世界……
看,深圳活动现场:上新啦,“云品”!
光明欢乐田园泼水节暨“云品”展销活动在深圳举行。记者李秋明摄
漫崖咖啡:不仅会烤豆子,更会做加法
漫崖咖啡招商部总监余荣荣的手里,拿着一包“咖啡+茶”的产品。
这家来自云南普洱的企业,用普洱的两张名片完成了一道饮品的加法:咖啡的酸涩,被茶香中和,茶的味道又因为咖啡的醇厚,呈现了更丰富的层次。这样奇特的碰撞,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这家成立24年的云南咖啡企业,合作的采购客户名单里有一串响亮的名字:星巴克、麦斯威尔、雀巢。
事实上,在这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加法似乎一直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光明欢乐田园泼水节暨“云品”展销活动在深圳举行。记者李秋明摄
24年的发展历程,企业从原本单一的咖啡种植场发展为集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企业;它的商业版图,从云南延伸至广州,乃至全国......
随着云南咖啡产业更快地“走出去”,漫崖咖啡发现,这道加法需要有不一样的玩法。
余荣荣说,他们一开始着重做产业链的后端,布局旅游业态、开设咖啡庄园。但近年来,他们愈发意识到,要想云南咖啡更好地出滇,除了开店,更需要懂云南咖啡的人。因此,企业把布局的加法延伸到了前端,开始发力培训板块。“不仅要培训会烘培豆子的人,更要培训懂云南咖啡及相关产业的人才。”
如今,已有数千名学员从位于昆明的云南漫崖职业技能培训学院毕业,加入到云南咖啡“走出去”的事业中。
今年来到深圳的余荣荣,在现场一边热情推介“咖啡+茶”“咖啡+水果”的新产品,一边积极地招募学员。她说:“两个任务都很重要。因为,都关系到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未来。”
光明欢乐田园泼水节暨“云品”展销活动在深圳举行。记者李秋明摄
云南宁新农林公司:共享品牌化“云果”
活动现场,放在企业负责人寇士其面前的是一箱光看果皮颜色都能感受到甜蜜和喜悦的颂柑。
这是寇士其的企业——云南宁新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花了4年时间成功挂果的品种。它口感细腻、绵密、甘甜、少籽,但因为种植难度大,很少能在市场亮相。
因为坚信云南土地里种出来的果子有优势,寇士其在1000多亩的基地里,除了种植常见的冰糖橘、沃柑,花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来种植这种果子。
长期把果子卖往上海、江苏的他,这次参加深圳活动很激动。他说,这是第一次带着颂柑离开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想尽快与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共享这颗甜蜜的果实。
光明欢乐田园泼水节暨“云品”展销活动在深圳举行。记者李秋明摄
除了专注种植,疫情让寇士其也有了新思考。他说,卖果子不能仅依托线下渠道,更要会线上吆喝。更重要的是,一旦“上云”,面对数量更为庞大的竞争者时,品牌化成为更重要的“制胜法宝”。“要做有品牌的果子,让消费者吃一口,就知道果子来自云南、来自新平。”
去年,他为果子申请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寇士其说要打开更大的市场,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开拓自己的渠道,需要“用工业化思维干农业的活”。“我们一直走在创新求变的路上,会继续走下去。”
光明欢乐田园泼水节暨“云品”展销活动在深圳举行。记者李秋明摄
云南供销集团::平台化思维出滇
这次深圳之行,何承隽奇带来了12家云南企业。这些企业来自花卉、咖啡、蜂蜜等不同领域。
这位观察细致的云南供销集团城乡消费合作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说,基于常年和云品打交道的经验,他注意到“云品”企业和产品都在发生很多变化:越来越主动求变,越来越了解用户,也越来越年轻化。
其实,这家年轻的企业,在整合企业出滇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创新和“走出去”逻辑。
“我们想以平台思维推进云南优质农产品的流通运营,提升农业品牌的认知度、信誉度。”何承隽奇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在积极拓展城镇消费终端,建设“中央厨房“及城市分拨配送中心、覆盖全省的直采直供基地,搭建数字供销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化发展。
他说,期待通过这样的探索,巩固和提升云南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里的比重,未来也能带动更多“云品”走向更大市场。
云南网记者韩成圆深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