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3 22:54 | 栏目:观察 | 点击:556次
2020年是券业大年。随着注册制、再融资新规等政策落地,我国资本市场迎来发展历史机遇期。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134家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34.04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19.26%。其中投行、信用、经纪、自营、资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8.10%、20.21%、17.82%、13.24%、12.24%;自营业务、经纪业务、信用业务、投行业务与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分别达到32.93%、24.51%、12.92%、11.86%、6.7%,自营业务仍是第一大收入来源。
Wind数据显示,39家A股券商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289.9亿元,同比增长20.93%,实现归母净利润731.02亿元,同比增长27.12%。
在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浪潮中,头部券商乘风而起打造“航母”,中小券商因势利导挖掘差异化竞争优势。但部分中小券商业务同质化严重,依赖经纪业务、利润空间狭小;且受制于资金及规模,难以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掉队”。
红塔证券一半以上收入来自证券投资
从中证协公布的数据看,自营业务收入仍是券商第一大收入来源,收入占比约占33%。具体到39家A股券商,上半年自营业务收入最高的是中信证券、约为118 亿元(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之和);收入增速最快的是中信建投,增速为196%;自营收入最低和增速最小的券商都是太平洋。
资产规模方面,中信证券的自营资产规模最高,为3963.59亿元,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分列第二、三名。
头部券商中,光大证券的自营业务收入降幅较大。据半年报,光大证券投资交易业务实现营收9.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中小券商中,除太平洋外,长江证券、方正证券自营收入降幅也较大。
从自营收入占总营收比看,红塔证券占比最高,超过5成。今年上半年,红塔证券实现总营收24.56亿元,同比增长226.21%,是39家A股券商中增速最快的公司。红塔证券之所以实现高增长,与其自营投资收益激增有关。据半年报,红塔证券证券投资业务收入最高,为12.73亿元,占总营收的51.83%。
目前,我国券商自营业务以方向性投资为主,波动大且收益率整体上呈下行趋势,存在一定的“靠行情吃饭”的特征,需要转型。研究认为,挖掘机构客户需求,发展债券和衍生品做市、场外衍生品等业务,构建机构客户业务体系、FICC及衍生品投研体系是自营业务转型的方向。
中小券商依赖经纪业务
受益于流动性充裕,市场股基成交量大幅增长。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市场双边股基成交额高达189万亿元,同比增加28.29%。中证协数据显示,上半年134家券商合计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523.1亿元,同比增长17.82%。
A股券商中,经纪业务收入最高的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50.08亿元、36.51亿元、30.54亿元。在披露佣金率的券商半年报中,华泰证券的佣金率最低,为万分之1.68。
经纪业务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业务,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故依赖经纪业务的券商业绩波动明显。同时,随着佣金率的大幅下降,经纪业务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上半年,方正证券、中泰证券、华西证券等中小券商经纪收入占总营收比较高,存在业绩波动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传统传统经纪业务亟待向财富管理转型。粤开证券认为,在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带来行业佣金率下行的趋势下,券商应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提升证券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推动营业部从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和综合营销渠道转型,将营业部打造成为公司全产品销售的渠道和平台。对于中等规模的券商,可以通过技术革新产品创狙击客户,加强客户精准分类,深入挖掘客户需求。
信用减值损失有增无减
受益于市场流动性充足、资金成本下降,券商信用业务收入激增。根据中证协的数据,134家券商合计实现利息净收入275.66亿元,同比增长20.21%。
A股券商中,国泰君安上半年信用收入最高,为28.54亿元。海通证券、中国银河紧随其后,分别录得收入22.09亿元、19.44亿元。
据半年报,A股券商的信用收入主要来自于两融业务及股质业务。东方证券认为,随着两融标的的持续扩容、市场流动性的充裕以及风险偏好的持续高企,A 股市场两融规模持续增长。而券商新增股票质押业务态度谨慎,股票质押参考市值低位徘徊。上半年,39家上市券商合计股票质押式回购余额为3409.8亿元,较年初下滑12.5%。
尽管股质规模大幅下降,但上市券商的信用减值损失仍大幅增长。2020年上半年,39家A股券商合计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13.07亿元,较2019年上半年末的57.5亿元大幅增长。
有会计人士认为,大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有调节利润的可能。有业内人士称,当前股质风险整体可控,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长主要系个股分化所致。
从半年报披露的信息看,太平洋、东吴证券、中原证券等券商“踩雷”较多,部分股质标的濒临退市、涉嫌财务造假、面临较大债务危机等。
截至上半年末,中信证券、海通证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余额都超过300亿元,位居A股券商前两名,金额分别为395亿元和376亿元,但较2019年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原证券IPO项目颗粒无收
2019年科创板率先试水注册制,2020年上半年,创业板也开始注册制。在注册制、再融资新规东风下,投行业务火爆。根据wind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行业股权承销金额为 6695.73亿元,其中IPO金额为1392.74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30.5%;再融资(增发、配股)规模为3793.70亿元,同比增长22.33%。
在39家A股券商中,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股权融资(包括IPO、增发、配股)金额较高,分别为1080.33亿元、1029.22亿元,遥遥领先。
上半年,中信证券完成IPO项目6单,合计发行规模人民币99.81亿元,市场份额占比7.2%;完成13单现金类定向增发项目,合计发行规模人民币142.85亿元,市场份额占比11.25%;完成8单资产类定向增发项目,合计发行规模人民币805.72亿元,市场份额占比35.05%。
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同样出色。2020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完成股权融资项目22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693.13亿元,皆位居行业第一名。其中,IPO主承销家数14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423.77亿元,再融资主承销家数8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69.35亿元。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火热的注册制及再融资新规下,仍有不少券商IPO项目“颗粒无收”。上半年,位于头部券商之列的申万宏源,因无IPO项目发行,导致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较上年同比减少1.33亿元,下降24.76 %。
除申万宏源外,中原证券、南京证券、东北证券、长城证券、国海证券,上半年同样没有IPO项目发行。其中,中原证券2019年IPO项目就已是0,今年上半年依旧没有突破。
目前,以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头部券商,占据着投行业务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外资控股券商陆续成立,中小券商日子愈发难过。
.app-kaihu-qr {text-align: center;padding: 20px 0;} .app-kaihu-qr span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31px;display: block;} .app-kaihu-qr img {width: 170px;height: 170px;display: block;margin: 0 auto;margin-top: 10px;}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创业板火爆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