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8 17:14 | 栏目:观察 | 点击:538次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业带来冲击,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手段、短期内集中资源抗击疫情,医药行业作为抗疫主力表现不一。医疗器械板块由于受益于疫情,体外诊断、医疗防护类产品销量激增。由于疫情期间医院门诊量下滑严重,化学制剂、中药业绩出现下滑。
抗疫中寻找机遇 医疗器械业绩翻倍
上半年,SW医药生物347家药业实现营业收入8519.72亿元,同比下降1.53%,实现归母净利润813.12亿元,同比增长12.72%。从细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较快,化学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480.99亿元,同比增长5.14%,归母净利润为81亿元,同比增长34.36%;医疗器械实现营业收入833.55亿元,同比增长43.35%,归母净利润为225.69亿元,同比增长103.16%。
剔除医药商业外,其他细分行业营业收入超100亿的有6家,依次为白云山、华东医药、云南白药、复星医药、恒瑞医药和迈瑞医疗。营收增速超100%的有15家,除了康熙诺,全部为医疗器械行业,业务主要涉及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体温计、血氧仪等能直接贡献业绩的防疫物资。营收增速前三名依次为圣湘生物、康泰医学和振德医疗,分别同比增长1159.39%、421.17%和401.24%。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超20亿元的有5家,依次为迈瑞医疗、恒瑞医药、云南白药、上海医药、新和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的有47家,主要分布在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细分领域。
化学制剂、中药业绩承压
新冠疫情之下,各类医疗终端出现部分停诊、限诊,住院率较低,医院患者诊疗频次下降,整体医疗端常规业务收入大幅减少,药企业绩出现分化。相比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中药表现较为承压,其中化学制剂实现营业收入1479.62亿元,同比减少8.9%,实现归母净利润154.3亿元,同比减少7.4%;中药实现营业收入1459.05亿元,同比下降9.92%,归母净利润为137.67亿元,同比下降25.33%。
化学制剂细分行业共有80家公司,营业收入下滑的有61家,归母净利润下滑的有44家。化学制剂的增长疲软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常规产品销量下滑,另一方面,带量采购导致仿制药价格下滑,仿制药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出现两极分化,具有规模效应和难仿药的企业迎来机遇,而落后产能面临出清。归母净利润降幅前三名依次为哈药股份、仟源医药和亚太股份,降幅分别为687.07%、278.56%和234.91%。
中药板块业绩降幅最大,70家重要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下降的有51家,增速超10%的仅6家,增速前三名依次为以岭药业、香雪制药和红日药业,分别同比增长50.35%、37.11%和21.61%;归母净利润下降的有47家,ST康美(维权)、吉药控股(维权)和紫金药业降幅最大,分别为1765.31%、513.4%和469.23%。同时这三家公司也包揽了中药行业亏损额的前三名,分别亏损14.24亿元、8682.59万元和2.14亿元。
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和迈瑞医疗夺得研发前三名 新冠疫苗研发持续推进
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的增长是驱动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根据wind数据,上半年上市药企的研发费用合计为238.32亿元,同比增长17%。研发费用前三名依次为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和迈瑞医疗,分别为18.63亿元、12.04亿元和9.03亿元。
新冠疫苗的研发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都在开展新冠疫苗研发竞赛。目前国内涉及新冠疫苗研发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康熙诺生物、沃森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复星医药、万泰生物,覆盖5大技术路线。相关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均实现增长,其中复星医药的研发费用最高,为12.04亿元。增速超50%的包括万泰生物、康熙诺、智飞生物、沃森生物。
从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度来看,全球有8项疫苗进入三期临床,其中我国有3款灭活疫苗和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三期临床。已披露的临床数据显示,多个产品表现出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可控的安全性,疫苗上市销售可期。
销售费用整体下滑
上半年,347家上市药企的销售费用合计为1258.39亿元,同比减少10%。销售费用前三名依次为上海医药、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分别为61.2亿元、40.27亿元和39.31亿元。销售费用超过20亿元的还包括步长制药、华东医药、白云山和科伦药业。
销售费用受到营收结构、销售模式、规模大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上海医药营业收入主要以分销为主;复星医药营业收入主要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主;恒瑞医药营业收入几乎全部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为创新药领域。
从销售费用增速来看,上半年销售费用有所下滑。143家药企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下滑的有201家,销售费用前十名中仅有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和迈瑞医疗增长。(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小飞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