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3 18:02 | 栏目:观察 | 点击:543次
新浪财经讯 10月10日,国内最大的锂盐供应商赣锋锂业发布公告,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聚合物锂电池生产基地,满足高端客户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公司拟投资不超过30亿元,建设高端聚合物锂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根据披露的信息,赣锋锂业将通过全资孙公司惠州赣锋,以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的形式,筹资30亿元建设高端聚合物锂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开展高端聚合物锂电池研发和生产,项目预计建设期为2年。赣锋锂业将借此在锂资源主业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加码下游锂电池业务。
在最大竞争对手天齐锂业深陷债务危机之际,赣锋锂业不断通过H股上市、发债、配股等各种渠道,加大融资力度急速扩张。锂价疲弱仍在持续,公司大举融资并重金加码下游聚合物锂电池新领域,未来风险值得投资者关注。
斥资30亿加码锂电 新业务直面巨头竞争
赣锋锂业从中游锂化合物及金属锂制造起家,业务逐步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目前已有业务布局包括分布于国内、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处的矿山和盐湖上游锂资源,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等中游锂产品,以及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的下游锂电池及其回收业务。
赣锋锂业的锂电池业务主要包括动力电池、3C数码电池、锂聚合物小电池、固态锂电池和储能电池五大方向。公司此次斥资研发和新建的产能便是聚合物锂电池产品。
所谓聚合物锂电池是指电解质为凝胶态或固态的锂离子电池,主要区别于现在通常见到的液态电解液为介质的锂电池产品,是业内目前新型锂电池的研究方向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斥资30亿元拓展的锂电池业务,未来将直面宁德时代、LG化学等行业巨头,以及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细分领域头部公司的激烈竞争。
以宁德时代为例。公司是目前国内无可争议的锂电池龙头,国内市场中主要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以及特斯拉等均为公司客户。业内普遍预计,到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大概率有望达到70GWh以上,实现50%以上的同比增长,公司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再看另一家巨头韩国LG化学。根据该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辛学喆在日前举办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透露的信息,LG化学目前130GWh的动力电池总产能,将在2023年进一步提高至250GWh,两年后基本实现翻番。而LG化学目前已经是特斯拉最主要的动力锂电池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中,赣锋锂业锂电池、电芯及其直接材料业务收入为4.1亿元,在总营收中的比例为17%,自2017年以来占比持续提高。不过,该业务目前的毛利率仅为16%,远低于同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公司27%左右的水平。
锂价持续低迷 资金链紧张多渠道加速融资
而从赣锋锂业最大的业绩贡献来源——锂盐业务来看,由于碳酸锂等产品售价不断下行,该板块近几年业绩可谓每况愈下。
数据显示,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售价从2018年初的17万元/吨一路下滑,到2019年末时,已跌至5万元/吨的水平。另一个主要产品氢氧化锂价格走势也基本一致。
近年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售价变化2020年,受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多数锂盐厂家的规划产能并未如期释放,但锂盐价格却未看到明显的反弹迹象,总体仍在走跌。此外,疫情还影响到了锂原料的供应,公司位于阿根廷Cauchari-Olaroz锂盐湖项目建设有所推迟,具体投产时间尚需根据疫情影响评估判断。
不断下滑的产品价格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负债产生了直接的冲击。
数据显示,赣锋锂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17年45%的峰值水平,下降至2020年中的仅1.89%,毛利率和净利率则分别从40%和33%,下降至19%和6.5%,盈利能力剧烈滑坡。
与此同时,公司各类有息负债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增加,其中短期借款从11.80亿元增加至2020年中期的22.12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从0.31亿元增加至7.67亿元,长期借款则从3.20亿元骤增至20.79亿元。
为了应对不断加大的债务压力,公司力图通过各种渠道,加快融资速度。
2018年,赣锋锂业在港股上市,实现净筹资额超过30亿港元,其中58%将用于上游锂资源的投资及收购,22%用于向美洲锂业提供财务资助,10%用于研发,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019年,赣锋锂业披露可转债融资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亿元,用于认购Minera Exar公司部分股权、锂盐改扩建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已完成可转债的发行。
今年9月,赣锋锂业再次公告,拟以每股36.35港元的价格配售4000万股H股,筹资14.55亿港元,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产能扩张建设、研发开支、现有债务偿还、潜在投资、补充运营资本等。
一面是低迷的锂价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业绩和盈利能力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公司仍在加大融资力度布局新业务。未来,赣锋锂业是在巨头林立的锂电池领域突出重围并占有一席之地,还是陷入同行天齐锂业类似的债务泥淖,时间将给出答案。
(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