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3 15:48 | 栏目:观察 | 点击:416次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随着6月销量的陆续披露,上半年各家车企在逐渐走出疫情影响后,销售表现开始出现分化。
7月10日,广汽集团发布销售快报,6月汽车销量16.60万辆,同比下降11.01%,1-6月累计销量102.65万辆,同比增长24.49%。疫情期间低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后,广汽销量增长呈现出逐月放缓,甚至同比减少的态势。
从上半年情况看,广汽集团是受乘用车“缺芯”影响较大的车企之一。实际上,除了眼下汽车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外,公司未来销量和业绩的增长,或还将面临着其他掣肘。
“两田”分化明显 缺芯事件拖累销量
广汽集团发布的销量快报显示,公司6月总体销量出现同比下滑,销售结构呈现分化,即便是公司常年销售主力的“两田”,表现也出现了显著差异。
数据显示,广汽丰田6月销售7.3万台,同比增长9%,1-6月销售41.7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0%;而广汽本田6月销售5.4万台,同比大幅下滑35.4%,1-6月累计销量37.2万台,同比增长16.7%,增速也不及公司总体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本田6月销售5.4万台,同期产量比下滑后的销量数据还低,仅5.1万台。此外,据广汽集团官网,当前广汽集团整体库存系数为1.2,大幅低于行业同期约1.5的水平。
由此看来,疲弱的销量表现或与终端需求无直接关联,而是受汽车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更大。公司也正在通过优先确保中高端车型产量等调整车型结构的方式,对冲“缺芯”问题的冲击。
尽管芯片供应保障面临考验,但广汽集团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仍然雄心勃勃。
近日,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将与华为(AH8车型)实施项目合作,后续双方将联合开发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项目总投资7.88亿元,并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除华为外,广汽集团还与滴滴、地平线、百度等企业合作,加速布局智能电动。
更早之前,广汽集团还宣布,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混动化占比超20%,自主品牌全面实现电气化,新能源汽车占比超36%,强混占比超15%;面向2035年,力争全面实现电气化转型,实现汽车产销500万辆,其中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各占50%。
不过,要实现宏大的智能电动车发展目标,除了汽车芯片这一瓶颈外,动力电池也是广汽集团绕不开的另一个“坎”。
电池荒不期而至 自研电池何时落地?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爆发性增长,车企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龙头公司宁德时代在近期发布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指出,供应链资源紧缺是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董事长曾毓群在最近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也表示,“客户最近催货让他快受不了”。由于产销两旺,公司持续被市场热捧,股价不断创出新高。
除宁德时代外,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等也均已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面对电池短缺,各家车企更是不敢怠慢,纷纷紧抱动力电池厂商“大腿”,甚至亲自下场造电池。
今年1月,蔚来汽车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包,预计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商用化。
长城汽车母公司旗下的蜂巢能源刚刚宣布已与Stellantis集团(由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合并而来)达成总额约160亿元的动力电池订单。
6月28日,宁德时代宣布已与特斯拉签订协议,未来4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也毫不掩饰的对外表示,“动力电池的供应从根源上制约着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特斯拉也已经向各大电池供应商表达得很清楚,无论是宁德时代、松下还是LG化学,我们都会竭尽所能,采购它们所生产的电池。”
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 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 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面对严峻的动力电池供求形势,广汽集团也感受到了压力,开始在电池领域发力。
今年4月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发布了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和超级快充电池技术,能够分别实现锂离子电池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提高性能,以及满足快充等需求。
按照公司规划,超级快充电池技术将率先搭载在AION V上,预计搭载这项技术的量产车型于今年9月上市,长续航硅负极片海绵电池产品也预计年内上市,将搭载在AION LX车型上。
不过时至7月,距离广汽两款电池技术的量产上车时间越来越近,应用这两种电池技术的动力电池由谁来生产却仍无定论。
新技术的研发固然重要,但确保电池的稳定供应,更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公司表示,为保证未来动力电池供应,广汽集团正与宁德时代合资建设电池工厂,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主要负责动力电池的生产供应。除宁德时代外,广汽埃安的主要动力电池供应商还有中航锂电和孚能科技。
而到目前为止,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芯)基本完全依赖于外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