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3 20:32 | 栏目:观察 | 点击:593次
出品:新浪财经创投Plus
作者:shu
欠薪、停课、退租关店、创始人失联,O2O音乐学习服务平台小音咖深陷爆雷丑闻漩涡。
6月13日晚,小音咖创始人李艾在官方公众号发布《致小音咖家长和老师的一封信》。文章称公司确实遇到了困难,受疫情影响线下业务难开展,现金流紧张。但公司也正在积极解决,制定纾困计划,保障愿意接受复课且新增课时消耗的老师课酬先以打折的方式支付,剩余部分分期支付,将分批分次逐步恢复课程。文中明确,具体纾困计划方案将于6月17日公布。
然而,截至6月22日,所谓的纾困计划仍不见踪影。员工的企业微信和后台系统无法登陆,消费者已购买但未完成的课时被强制清零,上海和广州线下校区全部关停,物业方面称公司已欠租两月有余。上海总部人去楼空,相关负责人联系无门,客服和线上答疑热线始终占线。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小音咖兼职和全职老师已登记的欠薪总金额约840万元,消费者自行登记的预缴纳学费已高达3亿元。
李艾在信中一再恳请家长不要挤兑,相信支持小音咖,共克时艰,如今看来或只是缓兵之计。两个月前还被誉为“线下音乐艺术领导品牌”,现下却沦为老师和家长口中卷钱跑路的“诈骗犯”。
创始人只是影子傀儡 爆雷前曾高调上演蛇吞象
据天眼查和官网公开信息显示,小音咖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4-12岁少儿提供音乐教学和辅导服务,课程涵盖超30种乐器品类,形式包括一对一私人教学和一对多教学点教学,旗下兼职和全职的师资超3000人。
来源:小音咖官网此前小音咖共完成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分众传媒、沪江网校、东方财富、大众点评和优优教育。看似星光熠熠的融资历程却经不起细究,所谓投资方更多是这些明星企业的创始人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参与,股东列表中专业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机构实际少之又少。
2015年创办之初的首轮融资,小音咖聚齐了大众点评网联合创始人龙伟、IMO云办公创始人乔月猛、东方财富网创始人其实以及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的父亲江伟强等天使投资人。随后,沪江网校创始人兼CEO伏彩瑞和金杜律师事务所(中国区)管委会主席张毅也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加入。
2019年6月,其实和李艾退出股东之列,将股权转让给自身参与设立的出资平台。个中的具体转让对应关系无从得知,但接手股份的优优教育实际控制人就是其实。上海合奏文化传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文简称:合奏文化)和上海音博文化传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文简称:音博文化)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乔月猛,由李艾参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没有增加,换而言之,2019年优优教育、合奏文化和音博文化只是接过了自然人股东的股份,没有额外为公司注资。
也是在这一轮股权转让之后,小音咖的最终受益人变成了乔月猛。他通过合奏文化和音博文化以及两个出资平台的相关投资方共计掌握小音咖37.57%的股份,而李艾最终只间接占股约14.94%。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小音咖旗下6家关联企业的监事均为罗金晶,由她担任董事的另一家初创企业嗨课堂,同样有业务停摆、课时未完成不退款等问题,关联企业已尽数清算注销。其作为股东出资参与的上海育暝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曾是精锐教育的投资方,而精锐教育2021年揣着近28亿元的预缴纳学费宣布破产。今年5月,精锐教育摇身一变为Meta Data Limited,重组股本,变更股票代码,主营业务转型为智能学生ID卡、VR、AI、区块链等技术研发,空留家长苦主们仍在等待退款。
来源:天眼查 小音咖监事罗金晶任职细节直至2019年9月,小音咖才真正迎来一轮外部融资。由上海国资委全资控股的上海青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参投,投后占有股权比例约为2.17%。虽然比例不高,但小音咖打着 “国家队”的名号,参与举办了不少城市级音乐活动和赛事,成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2020年10月,小音咖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CMC资本独家投资,投后估值1亿元人民币。不过,这笔融资的真实性疑点重重。虽然小音咖的股东上海瑞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确由CMC资本创始人黎瑞刚控股,但CMC资本近日表示,与小音咖并没有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
而彼时的在线音乐陪练平台VIP陪练正在享受属于自己风头无量的时刻,手握蓝驰创投、金沙江创投、腾讯投资、兰馨亚洲和老虎环球基金等头部风投机构合计超1.8亿美元“输血”、单月营收破2亿元、学员总数突破100万人、估值一度高达10亿美元,是毋庸置疑的业内顶流。谁曾想不到两年,估值仅1亿元人民币的小音咖竟然一口吞下这头独角兽。
今年4月,小音咖高调宣布对VIP陪练的全资收购,成为VIP陪练的独资股东。收购完成后,VIP陪练的品牌和业务线保持独立运营。小音咖表示,本次收购是线上和线下音乐辅导平台的强强联合,将打造全球“音乐艺术航母”,未来将“以点带面”地向全国快速扩张,深耕49个一二线核心城市,覆盖全国80%的市场。目标5年内成为营收百亿、市值千亿的全球性音乐艺术集团。
豪言壮志犹言在耳,这艘“音乐艺术航母”还未扬帆起航便已沉没。
寅吃卯粮模式先天不足 音乐教育平台无人生还?
虽然高举O2O大旗,小音咖的商业模式与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并无二致,都是通过客户预付款项来补充流动性,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消费者预缴纳的学费表面看是营业收入,实际是流动性负债,需要通过老师持续的授课履约转换为收入。这样的模式下,只有学员数量到达一定规模后才会真正开始产生盈利。
据2021年8月的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小音咖全年总营收达2.6亿元,同比增长超200%。年底预计门店扩大至22家,全年营收超6亿元。小音咖内部未经证实的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的5个月时间里,仅上海12个校区的总营业额就有1.7亿元。可这样漂亮的数据极具迷惑性,“营业额”一词若替换为“负债”,以上种种好消息无疑显得危机四伏。
据社交平台上的家长和兼职老师介绍,小音咖通常会为学员提供半个小时的免费试听课,无论最后签约与否,老师都会获得80元的课时费。如果学员决定签约,小音咖会一次性收取数十节的课时费,同时提供大量赠课促销。平均下来每节课的价格约为150-180元,而老师的课时费为每节200元,部分优质老师的课时费会更高。此外,公司还承诺没有上完的课时可以随时退全款。
不难看出,小音咖的本意是借助互联网的烧钱补贴打法,抢占线下音乐教育市场。即使运营初期产生费用倒挂,赔本赚吆喝,只要最终消费者能产生黏性不断复购,或者熬到一家独大便可以提升课时价格,最终实现盈利。
因此,消费者预缴纳的学费被用于广告营销、招聘老师、成立线下教学点甚至收购VIP陪练,寅吃卯粮的操作在生源旺盛的时候不易被察觉,但疫情封控之下,线下教学被迫停止,教学场地的租金和管理费用、员工工资社保等固定成本高企,学员无法完成的课时要求退款,本就脆弱不堪的现金流只得无奈崩塌。
2021年10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即通过银行托管、设立风险保证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用进行风险管控。小音咖迅速表态,公司已在上海银行开设资金监管账户,主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消费者在公司爆雷后和上海银行核实才得知,该协议仅是一份未生效的框架协议,小音咖收取的所有课时费都没有经过上海银行。
互联网模式不是万能解药,如意算盘最终落空的不止小音咖一家。
据艾媒数据发布的《2021-2022中国音乐教育市场趋势研究报告》预计,我国音乐教育规模未来将持续增长,2023年总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14.6%。不过,与乐观的市场预期相反,2019-2021年期间,曾红极一时的音乐教育平台于斯钢琴陪练、趣练舞、音悦家、柚子练琴、快陪练等均已宣布破产清算,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究其缘由,一方面,音乐教育难以标准化和规模化。老师需要根据学员资质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这意味着平台需要聚拢尽可能多的教师资源,支付高溢价留住优质老师。
同时,音乐教育难以在线上完成。近日刚获得C2轮融资的小叶子音乐科技,以线上AI智能钢琴陪练和智能硬件为亮点。纵然已实现AI毫秒级、高精准纠错,仍有许多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音乐识别不了、反应太慢等问题。若投建线下教学点或者校区,重资产的运营模式则又会落入传统培训机构的窠臼。
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种类繁多,受众分散。不同的乐器设备和场地是隐形进入门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标消费群体有限。除此之外,与K12基础教育不同,音乐教育属于基于兴趣爱好的素质教育,既不高频也非刚需,平台需要随时应对学员中途放弃,要求全额退款的情况。
小音咖的陨落,为仍在挣扎的音乐教育平台敲响了警钟。营业额、学员数量、国资背景或许都不是重点,如何跑通商业模式,实现规模化盈利,才是无法回避的生死课题。
.app-kaihu-qr {text-align: center;padding: 20px 0;} .app-kaihu-qr span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31px;display: block;} .app-kaihu-qr img {width: 170px;height: 170px;display: block;margin: 0 auto;margin-top: 10px;}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