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3 17:35 | 栏目:观察 | 点击:1362次
新浪财经讯 近一年多来,光伏行业景气度不断向上,促使国内大小光伏企业不断加大投资。7月20日,新三板挂牌的海泰新能再次披露了新的对外投资项目,拟使用自有资金,向内蒙古阳光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增加投资1000万元。
这已是2019年以来海泰新能有公告的第八次千万级别的对外投资。2019年,基于行业景气度好转,海泰新能实现了68%的营收增速和1100%的净利增速。尽管业绩增速显著,但19亿元的收入仍低于公司2017年20.4亿的金额,净利也与2017年相差无几。
而在表面高增长的数据之下,海泰新能频繁对外投资和收购实际上暗藏风险;与此同时,公司自身项目的落地进度,似乎也存在较大疑问。
抗风险能力弱 频繁加码投资暗藏风险
2018年,国内补贴和国外贸易政策等变化,光伏行业遭遇调整。作为组件厂商,海泰新能当年营收接近腰斩,而净利润跌幅超过9成,业绩出现巨大滑坡;2019年,由于需求拉动和平稳的政策环境,光伏全行业再次迎来大发展,公司的业绩也随之反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行业发展遇阻时,产业链中的主要企业,如通威股份、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上市公司业绩仅小幅下滑,甚至仍然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而海泰新能业绩却出现大幅下滑,甚至濒临亏损;在行业出现复苏时,海泰新能业绩的恢复速度也低于同行,上述头部企业收入和利润在2019年均创出新高,而公司仍未达到2017年的水平。
有限的抗风险能力下,公司却在持续对外投资扩张。
2020年7月,海泰新能向处于建设阶段、尚未投入生产的子公司内蒙古阳光追加了1000万元投资。内蒙古阳光主业是半导体晶圆、太阳能电池、硅片、硅锭、太阳能电池组件及辅助产品的制造销售。
2020年4月,海泰新能对子公司唐山玉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追加投资4000万元,用于子公司对外开展业务合作。
2020年3月,海泰新能出资500万元,设立唐山海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拟用于投资建设口罩生产线应对国内疫情,而这与公司的光伏主业几无关联。
实际上,此前公司对外投资更为频繁。据公开信息统计,2019年,海泰新能有5次对外投资事项,2018年也有5次,2017年则有8次之多。
2017年至今,超过20次、总额达数亿元的对外投资,到底收效如何呢?新浪财经注意到,除了业绩随行业大幅波动外,公司在项目执行方面或存在疑问。
投资支出大幅低于预期 背后到底何因?
海泰新能一方面对外进行投资和收购,另一方面也在加紧新建项目扩大产能。不过,公司的实际投入与项目规划似乎差异较大。
2018年,海泰新能曾披露两项重大投资计划。
公告显示,公司拟新建300MW铸锭、切片设备技改及厂房,通过项目新建和技改升级,将沙线切割设备改造成“金刚线”切割设备,提高60%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产能;此外由于金刚线单片材料成本比砂浆线单片材料成本下降15%左右,年可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同时新址还能够降低成本800多万元。
根据计划,该项目预算为固定资产投资约1.4亿元,其中厂房及土地投资约4000万元,投备投资约1亿元。2018年5至8月进行选址、成立子公司及生产所需前期配套设施建设;2018年9月设备安装及调试;2018 年11月试生产;2018年12月正式投产。
另一个是高效率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研发及产业化扩建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产能,此外工艺技术升级后,还可减少用工数量50%。
根据计划,项目总投资为2亿元,其中建设投资1.8亿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项目建设期拟定为23个月,自2018年4月底开始至2020年2月建成。
仅上述两项重大项目,投入的建设资金就达3.4亿元左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财务数据显示,海泰新能2018年和2019年实际的资本开支合计约为2.1亿元,低于上述两项计划投资金额40%。如果算上其他项目的开支,此两项重大项目的实际支出则与计划差距更大。到底是大幅节约了建设资金,还是项目进度远低于预期,背后原因不得而知。
光伏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链格局已基本形成。海泰新能欲借大举扩张实现弯道超车,前景将更加扑朔迷离。
(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昊)